2028年底前,該關閉退出的關閉退出,該升級改造的升級改造,該兼并重組的兼并重組。
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6部門關于印發《陜西省60萬噸/年以下煤礦分類處置工作方案》的通知
咸陽、銅川、渭南、延安、榆林市人民政府:
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將《陜西省60萬噸/年以下煤礦分類處置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抓緊推進,確保取得實效。
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陜西省自然資源廳
陜西省生態環境廳
陜西省應急管理廳
陜西省林業局
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陜西局
2025年11月7日
陜西省60萬噸/年以下煤礦分類處置工作方案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礦山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國務院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國發〔2016〕7號)等關于“推進礦山轉型升級、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有序退出過剩產能”安排部署,加力推進煤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加快60萬噸/年以下煤礦分類處置,結合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進一步樹牢安全發展理念,統籌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發揮政策引導和市場配置作用,按照“關閉退出一批,升級改造一批,兼并重組一批”的總體思路,加快60萬噸/年以下煤礦分類處置,引導資源枯竭、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煤礦關閉退出,進一步優化煤炭產業結構,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促進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確保2028年底前取得實效。
二、處置方式
(一)持續推進關閉退出
加力推動《國務院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國發〔2016〕7號)提出的“應加快淘汰及有序退出煤礦”關閉退出:一是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等部門確定的13類落后小煤礦,不符合安全、技術、環保要求且經整改不達標煤礦;二是開采范圍與依法劃定、需特別保護的相關環境敏感區重疊的煤礦,開采技術和裝備列入限制目錄且無法實施改造的煤礦;三是資源枯竭煤礦,長期停產停建及未開工煤礦中資不抵債、復(開)工復產無望、停而不改的煤礦,違法違規建設且無法整改的煤礦;四是資源接近枯竭、正規采面回采期少于2年煤礦,應根據剩余儲量和安全生產條件,由市縣政府提出明確退出時間(不晚于2028年底),到期后依法予以關閉;五是《安全生產法》《煤礦安全生產條例》、國發〔2016〕7號文件等規定的其他應關閉退出煤礦。
(二)扎實推進升級改造
一是資源條件較好的煤礦可通過改擴建提升產能,提升后產能不低于120萬噸/年(服務年限不低于30年),依法依規辦理項目相關手續。二是鼓勵分期建設煤礦按原批復的后期產能辦理相關手續。
(三)積極推進兼并重組
一是鼓勵同一開采方式煤礦進行兼并重組(重組后保留煤礦能力不得高于重組前各煤礦能力總和,并應符合《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范》能力分檔規定),保留煤礦統一開發被重組煤礦剩余煤炭資源。二是重組主體企業應按照有關規定辦理礦業權、環評、初步設計、安全設施設計等相關手續。
三、責任分工
(一)市縣政府編制實施方案。市縣政府要組織相關部門對轄區內60萬噸/年以下煤礦逐礦進行摸底,詳細了解有關情況,一礦一策,按照“關閉退出一批,升級改造一批,兼并重組一批”的思路,及時與成立的省級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密切溝通對接,研究確定合理分類處置方式,編制分類處置實施方案,逐礦明確分類處置方式及實施時間,就資源儲量、安全、技術、環保等方面取得相應省級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的審核意見,于2025年11月底前以市政府名義將實施方案報送省級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并附相關成員單位出具的審核意見。負責組織實施審定后的分類處置實施方案。
(二)省級部門加強指導協同監管。省級層面成立以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應急管理廳、國家礦山安監局陜西局、省生態環境廳、省林業局等為成員單位的60萬噸/年以下煤礦分類處置工作聯席會議機制,督促市縣政府加快編制本地區分類處置實施方案,并切實推動落實。
省發展改革委牽頭負責做好日常組織、協調工作;從開采技術等方面對擬升級改造、兼并重組等煤礦提出意見建議;會同有關部門對各市上報的關閉退出煤礦開展公示、驗收和公告等;會同相關部門就各市報送的分類處置實施方案進行聯審;會同相關部門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委在產能提升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提出技術不達標煤礦名單。
省自然資源廳負責對60萬噸/年以下煤礦截止2024年底剩余資源儲量進行核實,并加強儲量動態管理,指導市縣和采礦權人定期報告礦山資源儲量年度變化情況,組織審核后每年度向聯席會議其他成員單位進行通報;指導市縣加快60萬噸/年以下煤礦周邊及深部資源摸底,會同市縣開展資源處置工作;從資源儲量、礦業權、開發利用等方面對擬升級改造、兼并重組等煤礦提出意見建議;提出資源枯竭煤礦名單。
省應急管理廳、國家礦山安監局陜西局加強安全監管監察,強化執法檢查,重點關注存在重大事故隱患且整改無望或經限期整改仍達不到要求,被依法責令停產整頓、經整頓驗收不合格,因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無法復工復產的長期停工停產等煤礦分類處置;明確安全標準,從安全生產方面對擬升級改造、兼并重組等煤礦提出意見建議;提出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煤礦名單。
省生態環境廳加強環保監管,特別關注分類處置煤礦開采范圍等是否與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重疊;從環保方面對擬升級改造、兼并重組等煤礦提出意見建議;提出環保不達標煤礦名單。
省林業局重點關注分類處置煤礦開采范圍等是否與各類自然保護地重疊;對擬升級改造、兼并重組等煤礦提出意見建議。
四、有關要求
(一)夯實市縣主體責任。市縣政府是60萬噸/年以下煤礦分類處置的責任主體,要充分認識此項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嚴格落實主體責任,明確階段目標,采取有效手段,確保依法依規,推動方案落實落地。同時,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指導煤礦利用好《陜西省“十四五”期間煤礦引導退出激勵政策》窗口期,加快關閉退出。
(二)加強部門協同配合。充分發揮省級聯席會議機制作用,各成員單位各司其責,緊密配合,切實做好要素保障,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重大問題,按照工作職責及時出具省級部門審核意見,加強對市縣分類處置方案及相關工作的指導,強化日常監督協調,加快辦理分類處置煤礦相關審批手續,確保工作盡快取得實效。
(三)強化煤礦安全管理。市縣政府及相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礦山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等要求,督促相關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大風險隱患排查力度,提高隱蔽致災因素普查精度,推動災害嚴重礦井智能化升級改造,進一步優化煤礦產能結構,助力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煤炭處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