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環渤海港口市場煤價格持續回落,市場交易氛圍冷清,貿易商報價以指數下浮2-5元/噸居多;但采購端壓價更低,市場實際成交較少。環渤海港口庫存持續下降,大集團上調高卡外購價格,以及供應趨緊狀態持續。環渤海港口動力煤價格整體弱穩運行已有近兩周,本周周末,隨著詢貨問價的增多,部分電廠陸續展開招標采購,煤價跌幅明顯收窄。預計下周后半程,港口煤價有望止跌企穩。
從五月中旬至今,環渤海港口基本處于緩慢去庫模式,截止目前,環渤海八港存煤2079萬噸,較去年同期(2155萬噸)低76萬噸。而環渤海港口庫存持續回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盛夏季節,產地地銷較好,北方地區煤炭需求看好,分流了部分大秦線、唐呼線資源,疊加長協煤的高兌現率,貿易商發運倒掛,造成流向環渤海港口的市場貨源減少。其次,今年北方地區主汛期提前到來,持續強降水,造成煤礦產能釋放大幅放緩,尤其對露天礦影響較大,進而造成煤炭產量減少,進而也造成外運量,下水量同步減少。再次,強降水導致鐵路和公路的路面積水、下沉等情況頻發,甚至影響鐵路、公路外運效率,尤其鐵路的隧道和線路需要搶修,影響外運量。第四,六月中旬至八月中旬的煤價出現持續上漲,盡管產地和港口煤價同步上漲,但漲幅存在差異,發運持續倒掛,不利于煤炭集港和貿易商組織發運,因此,環渤海港口優質現貨依然短缺。第五,安全、環保、超產等全方位檢查,疊加煤炭企業對“減量保價”的共識,也促使主力煤企生產和發運中規中矩,產量增速下滑。
8月22日開始,環渤海港口煤價進入為期兩周的下跌階段,港口市場動力煤價格出現震蕩偏弱運行態勢。需求端疲態,下游及終端采購迫切性不強,用戶接受度較低,環渤海港口氛圍表現冷清;而上游賣家急于出貨,低于指數報價,但整體交投僵持態勢持續,實際成交量明顯減少。隨著市場信心的走弱,貿易商對后市看空情緒濃厚,且“迎峰度夏”接近尾聲,后續需求端暫時無明顯支撐。市場利空因素如下:首先,階段性采購結束,流通環節觀望情緒逐步升溫。其次,下游多以更有優勢的長協和進口煤拉運為主,整體市場煤交投活躍度持續下降。再次,供應端,近期隨著降雨強度減弱,產地煤礦逐步復工復產,大秦線調入量恢復至120萬噸/日的中高位水平。此外,八月下旬至九月初,“保安全”是重中之重,但山西煤炭企業受影響不大;而重大活動結束后,產地市場的供應水平繼續增加。
有利因素如下,需求端發力,或促使煤價在夏末秋季出現一波好行情。首先,“秋老虎”威力十足,南方部分地區出伏后仍然高溫不退,華東地區氣溫仍在24-35攝氏度,民用電負荷下降不明顯,電廠日耗與夏季旺季時相比減少不多。其次,隨著專項債發行提速和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基建投資或將提速,煤化工耗煤有望延續景氣,非電行業的能耗和用煤需求將有明顯改觀;即將迎來“金九銀十”,工業用電復蘇和煤炭消耗水平應該好于“金三銀四”。綜合分析,夏末的市場行情,并不完全悲觀。再次,九月份,天氣轉涼,南方電廠日耗不可避免的出現回落,但卻到了淡季補庫的好時節,尤其前期“買漲不買落”的用戶會積極行動起來。南方電廠往往考慮到要補充夏季損耗的煤炭,還要為大秦線秋檢之前的備煤做準備,動力煤市場或將呈現供需雙增態勢。此外,我們還要考慮到四個月以來,環渤海港口庫存去化非常明顯,環渤海八港合計存煤已經逼近2000萬噸的近年來新低;盡管秦港庫存略高一些,但主打市場煤的曹妃甸四港和京唐三港存煤急劇減少,部分優質煤緊缺。由于3/4的市場戶都在判斷秋季煤價要跌,因此,減少發運,保持觀望,這也造成了近期環渤海港口調入的市場煤并不多。一旦需求復蘇,下游采購增加,長協加快去庫,港口市場煤價格很可能再次出現急劇跳漲。
近期,“迎峰度夏”臨近結束,南方部分地區受高溫尚未減退及水電外送代替效用不足等因素影響,現階段沿海八省電廠日耗仍保持在210-220萬噸的高位水平。后續,隨著氣溫日漸轉涼,居民制冷需求不斷減弱,市場需求將逐步由民用電回歸工業用電常態,疊加部分電廠為后續供暖計劃開啟檢修,電廠日耗將進一步下滑。而國內煤價究竟能不能在下周止跌反彈,取決于非電行業的恢復情況,以及東北地區的冬儲備煤,還有沿海電廠的補庫備貨情況。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