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家工程師的職責,遠不止于維護寬帶使用,更在于守護用戶的網絡安全。襄陽聯通智家工程師方亮就用一次“分外”的關懷,為用戶保全了財產,生動詮釋了“服務為民”的深刻內涵。這背后,是一個關于警惕、信任與責任的溫暖故事。
那天,方亮來到王阿姨家檢修寬帶。故障很快排除了,閑聊時,王阿姨念叨起日常開銷,方亮正要介紹合適的通信套餐,卻被王阿姨神秘地拉到一邊:“小方,我告訴你個賺錢的門路,下一個種樹軟件,每天澆澆水就能分紅,我都賺了好幾百啦!”
方亮心里一沉——這種“在家種樹賺錢”的套路,他在反詐宣傳中見過太多次,幾乎都是騙局。他立刻鄭重地勸道:“阿姨,這軟件真不能信,很可能是騙人的。”
“怎么會是騙人呢?”王阿姨有些不高興,“人家說這是綠色創新項目,有大公司背景,好多人都參與了!”
“正規項目怎么會靠一個小軟件拉人頭賺錢呢?”方亮拿出手機,找出之前保存的反詐案例,一條條翻給王阿姨看,“您想想,一開始給您點甜頭,等您投得多了,平臺一關,錢就全沒了。天上不會掉餡餅的。”
王阿姨仍有些將信將疑。方亮蹲在她身旁,耐心解釋了半個多小時,從這類軟件的運作套路講到身邊的真實案例,直到王阿姨終于松口:“那我不投新的了,這就去把里面的錢提出來。”他這才稍稍安心。
不到一個月,方亮突然接到王阿姨打來的電話,語氣又激動又慶幸:“小方啊!太感謝你上次提醒我了!那個種樹軟件真的跑路了!聽說好多人的錢都拿不回來,我幸虧早一步把錢提出來了!”
王阿姨執意要請方亮吃飯表達謝意,他笑著婉拒:“阿姨您太客氣了,這都是我應該做的。您以后再也不碰這些,比請我吃飯更讓我高興。”掛掉電話,方亮看著手里的工單,感覺這一趟格外有價值——不僅修好了網絡,更幫用戶守住了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