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俄烏和談取得進展,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正悄然醞釀一場重新洗牌,而煤炭這一看似傳統卻與地緣政治緊密交織的商品——其貿易格局的變化尤為引人注目。
根據BIMCO(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最新分析,2025年對發達經濟體的煤炭出貨量預計將同比下降2%,達到2023年來的最低水平,這已經是連續第三年下降。
01 地緣政治與市場動態
俄羅斯的煤炭產業在制裁下面臨嚴峻挑戰。據外國情報機構數據,2025年第三季度,俄羅斯74%的煤炭企業處于虧損狀態,23%已完全停產,行業總損失高達33.2億美元。
與此同時,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限制了其傳統銷售渠道,迫使俄羅斯煤炭業加速向亞洲市場轉移。
然而,這種轉變并不順暢,東部基礎設施的限制成為俄煤炭快速轉向亞洲的主要障礙。
隨著和平談判的推進,市場正在密切關注制裁解除的可能性。不過,許多交易商對持久和平協議持懷疑態度,認為大宗商品市場尚未完全將其納入定價。
02 發達經濟體煤炭需求結構性下滑
全球鋼鐵生產放緩是導致煤炭需求下降的關鍵因素。據世界鋼鐵協會數據顯示:2025年1-10月,全球鋼鐵產量同比下降2.1%。其中,依賴煉焦煤進口的發達經濟體表現尤為疲軟:如歐盟鋼鐵產量下降3.4%;日本鋼鐵產量下降4.1%;韓國鋼鐵產量下降3.6%,對應來看,發達經濟體的焦煤出貨量在2025年同比下降了約10%。
動力煤而言,情況略有不同。盡管2022至2024年間對發達經濟體的動力煤出貨量下降了30%,但2025年卻意外增長了1%。這一增長主要源于年初歐盟需求的增強,特別是德國和荷蘭電力需求上升,同時風電和水力發電量下降。
03 主要地區分化明顯
歐盟的電力需求在2025年初有所增長,但這一現象可能只是暫時的。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2025年至2030年間,歐洲可再生能源容量預計將增長64%,這將進一步擠壓煤炭在能源結構中的空間;而日本和韓國的煤炭進口保持穩定,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和半導體制造業的電力需求增加,部分抵消了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增長。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2025年2月發布的《第七次戰略能源計劃》中提出,到2040財年實現可再生能源在電力結構中占比40%-50%的目標,因而未來日本動力煤的進口或也有進一步縮量的空間。
04 航運市場的直接影響
煤炭貿易流的變化對航運市場產生了立竿見影的影響。2025年,發達經濟體僅占全球煤炭出貨量的29%,較23年前的77%大幅下降。
從船型來看, 57% 的煤炭貨物由巴拿馬型船運輸,30% 由好望角型船運輸。2025年截至目前,巴拿馬型船的份額比2024年增加了3個百分點。這一變化對航運市場,特別是巴拿馬型和好望角型船舶板塊產生了負面影響。
05 未來展望與市場趨勢
展望2026年,歐洲的焦煤進口需求可能出現復蘇。世界鋼鐵協會預計,受基礎設施和國防支出增加推動,歐洲鋼鐵需求將增長3%。然而,中期來看,煉焦煤需求增長的速度將低于鋼鐵產量的增速,主要是由于廢鋼短流程鋼鐵產量預計將逐步增加,而動力煤進口的需求則預計將在未來幾年呈現持續下降趨勢。
BIMCO航運分析經理Filipe Gouveia指出:“2025年至2030年間,歐洲的可再生能源容量預計將增長64%,日本增長30%,韓國增長49%,這將對動力煤進口需求產生持續的負面影響”。
綜合來看,未來幾年,隨著煤炭在發達經濟體的能源結構中被加速替代,動力煤需求持續回落已為大勢所趨,而對煉焦煤而言,短期因歐洲鋼鐵需求在基礎設施和國防支出推動下會有小幅增長,但也僅是為煉焦煤市場帶來短暫喘息,長期而言,隨著廢鋼產量的逐步增加,煉焦煤需求的回落也將不可逆轉。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