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日訊[4047期]2025-11-27
-
六部門發文提出2027年形成3個萬億級消費領域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增強消費品供需適配性進一步促進消費的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消費品供給結構明顯優化,形成3個萬億級消費領域和10個千億級消費熱點,打造一批富有文化內涵、享譽全球的高品質消費品。
-
37.5億千瓦!截至10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同比增長17.3%
11月24日,國家能源局發布1~10月份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根據發布內容,截至10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為37.5億千瓦,同比增長17.3%。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為11.4億千瓦,同比增長43.8%;風電裝機容量為5.9億千瓦,同比增長21.4%。1~10月份,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2619小時,比上年同期降低260小時。
-
我國啟動聚變領域國際科學計劃
11月24日上午,在位于安徽合肥未來大科學城的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主機大廳,中國科學院“燃燒等離子體”國際科學計劃正式啟動并面向國際聚變界首次發布BEST研究計劃,聚力點燃“人造太陽”。核聚變能,模擬太陽的聚變反應釋放能量,被譽為人類的“終極能源”。近年來,我國核聚變研究加速,多次打破世界紀錄。BEST裝置作為我國下一代“人造太陽”,承擔“燃燒”使命。根據研究計劃,2027年底該裝置建成后,將進行氘氚燃燒等離子體實驗研究,驗證其長脈沖穩態運行能力,力求聚變功率達到20兆瓦至200兆瓦,實現產出能量大于消耗能量,演示聚變能發電。
-
1-10月寧夏規上原煤產量8538.26萬噸,同比下降1.0%
寧夏統計局消息,1-10月份,寧夏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產量8538.26萬噸,同比下降1.0%。其中,一般煙煤7996.23萬噸,下降1.6%;煉焦煙煤481.56萬噸,增長13.7%;無煙煤60.47萬噸,下降9.4%。1-10月份,寧夏規模以上工業原煤銷售量4706.95萬噸,同比增長12.3%。截至10月末,全區原煤生產庫存197.40萬噸,庫存周轉天數為13天。
-
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698元/噸,環比持平
本報告期(2025年11月19日至2025年11月25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698元/噸,環比持平。分析認為,本周動力煤現貨市場結束前期強勢上漲格局,呈現“高位回落、博弈加劇”的特征,盡管供暖剛需為市場提供底部支撐,但高煤價下終端承接能力不足,疊加庫存持續回升,觀望情緒顯著升溫,本期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連續兩期維持平穩。
-
重慶新增超1400億立方米頁巖氣田
近日,從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獲悉,經自然資源部專家組審定,在重慶永川大安區塊志留系五峰—龍馬溪組新增頁巖氣探明地質儲量1402億立方米,標志著重慶新增一個超千億方頁巖氣田,將為保障能源安全、促進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
《2025中國石油和化工民營企業發展報告》發布
11月25日,在天津舉行的2025中國石油和化工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中小企業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靜敏發布《2025中國石油與化工民營企業發展報告》。《報告》指出,石油與化工民營企業在新時代迎來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也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報告》同時提醒,石化行業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也面臨全新國際市場環境和技術環境的風險挑戰。一方面,近年來逆全球化趨勢抬頭;另一方面,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交織演進,數字智能技術的加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石化民營企業的生產運營造成沖擊。
-
湖北儲能體系建設方案(2025-2030)
近日,湖北省能源局、湖北省發改委印發《湖北省儲能體系建設方案(2025-2030年)》。方案制定了湖北省的儲能發展目標,到2027年,全省儲能裝機將達到800萬千瓦(8GW),其中新增儲能將以新型儲能為主。到2030年,新增儲能以大型抽水蓄能為主,全省儲能裝機達到1700萬千瓦(17GW),支撐8000萬千瓦以上的新能源合理消納利用。
-
北京PM2.5年均濃度連續四年達標
北京PM2.5年均濃度已連續四年穩定達標,重污染天氣基本消除。2020年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2024年PM2.5年均濃度為30.5微克/立方米,較2020年下降19.7%,空氣質量顯著改善。2025年目標:進一步鞏固達標成果,推進“十五五”深度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