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來,北京空氣質量改善取得里程碑式突破,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連續四年穩定達標,從2020年的38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30.5微克/立方米,四年內再降19.7%,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
這其中有何“北京經驗”?“十五五”將如何取得進一步突破?就此,記者采訪了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處長謝金開。據其介紹,近年來,北京市聚焦PM2.5治理,將“一微克”行動提級實施“0.1微克”攻堅行動,構建“單元治理—源頭創綠—數智賦能”的精細化治理體系,0.1微克、0.1微克地精抓細摳,探索以精細化治理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有效路徑。
北京以街鄉鎮為單元,推進街鄉鎮自主創新,提升大氣精細化治理能力和水平。2018年起,北京建立覆蓋全部街鄉鎮的監測網絡體系,布設1000余個空氣質量監測小微站,相關數據與全市街鄉鎮共享使用,為科學評價街鄉鎮空氣質量狀況提供堅實數據支持,有效推動“市—區—街鄉鎮”三級協同發力、同頻共振。
據謝金開介紹,展望“十五五”,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將邁入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牽引、以PM2.5治理為主線的深度攻堅階段。
圍繞美麗藍天建設目標,北京將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持續深化“0.1微克”攻堅行動,統籌推進結構減排、工程減排和管理減排,強化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多污染物協同控制,以生態“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
在具體路徑上,北京將加快推進移動源結構優化升級,促進工業源綠色低碳轉型,提升超大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深入推進區域協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