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日訊[4038期]2025-11-14
-
前10個月我國區域外貿平穩增長韌性顯現
今年前10個月,我國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等區域外貿呈現向新向優的升級趨勢,展現出強勁韌性。據海關統計,今年前10個月,長三角地區進出口14萬億元,同比增長6%。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進出口7.5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創歷史同期新高。前10個月,京津冀區域進出口3.91萬億元,其中出口再創新高,連續7個月保持增長。
-
吉電股份:擬投資建設白城二期2×66萬千瓦保供煤電項目
吉電股份公告稱,2025年11月13日,公司召開第十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投資建設白城二期2×66萬千瓦保供煤電項目的議案》。據悉,該項目擬建設2×66萬千瓦級超超臨界、一次再熱、凝汽式濕冷燃褐煤發電機組,機組具備供熱(蒸汽)能力,配套煙氣脫硫、脫硝和高效除塵設施,預留CCUS裝置和液氨摻燒建設條件。項目計劃總投資56.98億元,建設工期預計26個月。
-
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初步建成
歷經10年深化改革與市場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初步建成。11月12日,國家電網經營區23個省份在電力現貨市場買賣,成交電量7700萬千瓦時。目前,在這個全球最大的“電力賣場”,已有97萬家市場經營主體在其中交易。
-
印尼能礦部擬將2026年煤炭產量目標削減至低于7億噸
據“彭博技術”(Bloomberg Technoz)11月11日發布的消息,印度尼西亞能源和礦產資源部(ESDM)在討論2026年工作計劃和財務預算(RKAB)時發出信號,擬將煤炭產量目標削減至低于7億噸,低于2025年的目標7.35億噸。能礦部煤炭和礦產總局(Dirjen Minerba)局長Tri Winarno表示,該部仍正在評估煤炭公司提交的2026年的年度煤炭生產和預算計劃(RKAB),并評估今年以來的煤炭生產和出口業績。
-
港口止漲!產地外購迎月內首降!
進入11月以來,在供給、需求、庫存和資本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港口煤價屢刷年內新高。由于煤價漲幅過快,下游抵觸心理、中間貿易商恐高心理增強。進入本周后,市場明顯降溫,產地率先出現降價,在此帶動下,港口也于今日止漲。
-
國際油價延續跌勢 因美國庫存增加且OPEC預測轉向
油價周四略微下跌,延續上一交易日的跌勢,因一份報告顯示美國原油庫存上升,加劇了市場對全球供應過剩的擔憂。布蘭特原油期貨持平報每桶62.71美元,上日跌3.8%。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油跌3美分或0.1%,報每桶58.46美元,周三跌4.2%。
-
凱雷集團據悉正探討收購俄石油巨頭盧克的海外資產
三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私募巨頭凱雷集團正探討收購俄羅斯石油巨頭盧克石油海外資產的相關方案。盧克石油在國內外的石油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的2%。該公司表示,正為其國際資產尋找買家。根據2024年提交的文件,這些資產的石油產量占全球0.5%以上,估值約為220億美元。其中一位消息人士稱,凱雷集團目前處于收購該資產的初步探索階段。
-
國家能源局印發《指導意見》——打造新能源發展升級版
12日,由國家能源局印發的《關于促進新能源集成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公布。《指導意見》旨在提升新能源發展自主性,增強新能源市場競爭力,打造新能源發展升級版。《指導意見》明確,到2030年,集成融合發展成為新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式,新能源可靠替代水平明顯增強,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有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加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綠色能源保障。
-
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中國碳減排難度與幅度世所罕見
日前,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30次締約方大會前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2035年國家自主貢獻目標歷史性地覆蓋全經濟領域和所有溫室氣體,首次提出絕對量減排目標,計劃到2035年較峰值降低7%到10%,并力爭更高目標。作為尚未實現碳達峰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制定碳減排目標時相當于將發達國家"兩步走"的減排路徑合并為"一步轉型",這種減排難度和幅度在全球范圍內都極為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