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次跨界投資來看,筆者發現,瑞昌國際在深耕工業熱能節能環保領域多年后,業務版圖進一步拓展至“用戶側儲能”,加速向新能源產業的轉型升級。此次投資不僅僅是資本層面的攜手,更是雙方業務協同的全新起點。
聚焦儲能轉型,瑞昌國際賦能“雙碳”戰略
隨著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產業的爆發式增長,相關基建需求提升。雙登專注于電池儲能技術,其解決方案廣泛應用于數據中心、通信基站。應用中,服務器與設備的持續運轉產生大量熱量,需依賴制冷系統來保障運行穩定——但制冷本身又高度依賴電力供應。雙登的鋰電池儲能技術為設備提供電力支撐,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能耗與散熱之間的矛盾。
然而,在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進一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性日益凸顯。2020年,中國明確提出“雙碳”戰略,即2030年實現“碳達峰”與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國家“十四五”規劃也明確要求加快可再生能源消納和提升電網靈活性。
在這一趨勢下,瑞昌國際憑借在工業熱能領域的深厚積累,創新性地引入相變儲冷/儲熱技術——利用谷電或可再生能源電力提前儲存冷/熱量,在峰電時段釋放,不僅能夠降低峰電時段的用能負荷,還能顯著提升整體能效。
瑞昌國際董事兼新能源儲能科技事業部負責人邵松表示:“熱能的應用前景廣闊,被普遍認為是最具發展潛力的技術路徑之一,在能源綠色轉型中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也是瑞昌選擇進軍新能源儲能新賽道的重要原因。”
技術與科研協同,打造能源新引擎
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下,瑞昌國際將“工業熱能工程”節能環保的傳統優勢拓寬,2025年初成立新能源儲能科技事業部。此次與雙登的攜手,正是事業部的重要里程碑。
當前,事業部致力于相變材料(PCM)的深入研究與應用。相變材料能夠在特定溫區內通過“凝固/融化”實現吸放熱,從而達到冷/熱儲存與釋放。在此基礎上,已成功開發出模塊化儲冷產品,并實現商業冷庫等場景的落地應用。這類產品具有改造需求低、安裝快速、維護成本低等特點,同時支持“低谷蓄能、峰段放能、并行抗峰”的運行模式,有效提升用能靈活性與整體能效。
為了推動技術不斷突破,瑞昌與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華東理工大學等業界與學界機構保持緊密合作。這為儲能科技事業部提供了堅實的科研支撐。
強強聯合,“儲電+儲熱”協同效應
做為全球數據中心儲能市場的領軍企業,雙登股份于2024年成為全球通信及數據中心儲能電池出貨量排名第一的中國企業,在全球數據中心儲能市場的份額達到 16.1%。其客戶覆蓋了中國移動/聯通/電信、阿里巴巴、百度等核心運營商與互聯網巨頭,技術成熟、市場穩定且應用廣度高,為瑞昌國際提供了優質應用場景。
更為重要的是,雙方技術路徑之間存在天然的協同性。數據中心作為能源消耗與散熱需求并存的典型場景,雙登的鋰電池儲能與瑞昌的相變儲冷/儲熱技術結合,可形成“電側穩供 + 冷/熱側穩負荷”的多能耦合方案,在能源管理系統中實現靈活調度,最大化系統的穩定性與經濟性。
對于瑞昌國際而言,本次投資與合作意義深遠。在數據中心等場景中,相變儲能技術能夠降低對單一電儲能的依賴,并通過電、熱多種能源形態的互補,提升整體系統靈活性與冗余度,從而實現能源流的優化管理。未來,瑞昌國際與雙登還將有望推出場景化定制產品與標準化工程包,共同打造面向全球市場的綜合解決方案,釋放“1+1>2”的長期協同價值。
瑞昌國際將以此次投資為起點,深化新能源儲能領域的戰略布局。隨著其相變儲能技術的場景化落地與多能耦合方案的迭代,或在數據中心、商業冷庫和工業余熱回收等細分場景打開更大的市場空間。
在能源結構轉型加速的發展趨勢下,此次投資合作為瑞昌國際開辟了新的發展契機。未來,瑞昌國際將繼續秉承“節能、環保、創新”的發展理念,以開放合作推動產業共贏,為自身帶來新的增長曲線,為全球能源轉型貢獻中國智慧。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