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指明了方向。能源安全事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近期,國家能源局發布《中國新型儲能發展報告2025》,系統梳理了我國新型儲能發展成就與趨勢,強調新型儲能是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關鍵技術,對實現“雙碳”目標和能源高質量發展具有戰略意義。作為關系國家能源安全的特大型骨干企業,國家電網公司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力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國網力量。
一、國家電網公司推動新型儲能發展成效顯著
國家電網公司堅決扛起“大國重器”責任,持續強化新型儲能技術創新和機制建設,在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驅動下,公司經營區新型儲能發展實現“量”“質”齊升。
(一)裝機規模快速增長,調控水平持續增強
《中國新型儲能發展報告2025》指出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連年翻番,截至2024年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7376萬千瓦,較2023年底增長超過130%。國家電網公司精準布局新型儲能建設,推動裝機規模與調控能力實現跨越式提升。截至2025年6月,公司經營區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7624.25萬千瓦,當年新增裝機量達1748.25萬千瓦,同比增長100.34%;區域分布上,西北、華北、華東地區領跑全國,其中西北裝機2648.96萬千瓦,華北2024.53萬千瓦,華東1355.72萬千瓦;19省份投運裝機超百萬千瓦,新疆(1211.78萬千瓦)、山東(939.02萬千瓦)、江蘇(732.47萬千瓦)位居前三;2024年,新型儲能利用小時數達991小時,同比增長267小時;迎峰度夏期間,短時頂峰能力超3000萬千瓦,占并網規模的92%。規?;b機與智慧調控深度協同,筑就新型電力系統安全運行的堅實堡壘。
(二)多元技術路線并進,標準體系日趨完善
國家電網公司牽頭組建原創技術策源地,推動技術多元化創新及示范應用。鋰離子電池突破吉瓦時級儲能系統集成難題,在山東東營示范應用;鈉離子電池實現百兆瓦時級商業化應用,為湖北電網提供豐富調節手段;國網新疆公司參與200兆瓦全釩液流電池儲能并網技術攻關,裝機容量和時長均為全國之最;國網湖北公司參與全球最大300兆瓦壓縮空氣儲能電站投資、建設與調試,已并網投運;積極參與新型儲能標準制修訂,新發布或實施新型儲能領域國行團標40余項,推動標準體系持續完善。各類新型儲能技術的示范應用協力打造了“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良性發展格局。
(三)交易機制不斷完善,市場價值逐步釋放
國家電網公司率先構建新型儲能市場化機制,打通價值釋放關鍵通道。支撐22省(區)出臺市場規則,在山東、內蒙古、新疆、河北探索容量補償機制;江蘇建立“電能量市場價差+頂峰補貼+輔助服務”綜合收益模式;甘肅推行獨立儲能競價補償機制;湖北實施現貨市場優先出清機制;2024年,經營區新型儲能交易電量達71.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7倍。多元化交易機制如活水潤澤,全面激發現代能源體系內生動力。
二、推動新型儲能產業發展
新型儲能產業邁入規?;l展新階段,技術創新與裝機規模實現跨越式提升,成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戰略支撐。我們必須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指示,準確把握三大發展方向,推動新型儲能從“跟跑”向“領跑”躍升。
(一)推動新型儲能定位向系統調節核心演進
當前,新型儲能已承擔調峰調頻、電力保供、容量支撐等多重功能,但定位尚未明晰,2024年新能源裝機首超火電,其配建儲能年均等效充放電僅177次,顯著低于火電配套儲能(897次)、電網側儲能(248次)及用戶側儲能(368次);亟需厘清功能定位,闡明新型能源體系中調節資源的協同關系?!吨袊滦蛢δ馨l展報告2025》提出“重點研究‘十五五’新型儲能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中的定位和作用”,未來將強化規劃引領,科學配置儲能規模,統籌源網荷儲協同發展,顯著提升對新能源消納和電力保供的支撐能力。
(二)推動技術創新向安全高效長時儲能突破
當前,新型儲能應用以鋰離子電池為主(2024年裝機占比96.4%),而壓縮空氣、液流電池等長時儲能占比僅1.0%,亟需聚焦長時儲能技術突破能量轉化效率與經濟性瓶頸,圍繞基礎研究、裝備研發與工程化應用等尋求突破?!吨袊滦蛢δ馨l展報告2025》明確“加大核心技術裝備攻關力度”,未來將聚焦大容量寬溫域電池、高性能液流系統、構網型儲能等方向,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推動技術從實驗室驗證走向規模化工程應用。
(三)推動市場機制向多層次統一電力大市場體系深化
當前,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進入攻堅期,面臨電能量價格浮動空間受限、輔助服務品種不完善、容量市場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制約新型儲能價值釋放;亟需建立適應新型儲能特性的市場機制,科學疏導成本并保障合理收益?!吨袊滦蛢δ馨l展報告2025》強調“健全新型儲能參與市場機制”,未來將遵循“誰受益、誰承擔”原則,完善現貨價格形成機制,拓展爬坡、調相等輔助服務品種,探索容量電價機制,構建多層次統一市場體系。
三、國網工研院推動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
《中國新型儲能發展報告2025》提出2025年是推動中國新型儲能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年,國家能源局將會同有關單位進一步強化規劃引領,持續完善成本疏導機制,積極開展核心技術攻關,推進新型儲能高效利用。國家電網公司為了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國家“雙碳”工作部署,加快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集中優勢科研力量開展電力行業現代工程技術創新,組建國網電力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國網工研院),致力于開展多元化物理儲能技術研究,引領新型儲能行業發展。站在“十五五”新起點,國網工研院將充分發揮電力科技創新主力軍作用,深入踐行能源安全新戰略,堅持創新引領、安全發展、市場驅動,以系統思維推動新型儲能關鍵技術突破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提供堅強支撐。
(一)強化頂層設計,優化資源配置
服務國家“十五五”新型儲能實施方案,科學開展技術路線研究:根據區域新能源規模和消納需求,系統分析不同技術路線的適用場景與功能定位;統籌源網荷儲環節,構建多層次技術支撐體系;開展新型儲能技術專項評價研究,加強標準體系建設,促進產業健康有序發展。以科學規劃引領技術研發布局,為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
(二)攻關核心技術,引領產業升級
服務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強化新型儲能技術攻關:聚焦安全可靠、經濟高效目標,部署基礎理論研究與關鍵技術攻關;以國家科技項目為抓手,建設新型物理儲能示范工程,研制自主可控裝備,推動新型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重力儲能、熱儲能等創新技術規?;瘧?。以自主創新突破技術瓶頸,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三)強化技術支撐,服務市場機制完善
服務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提供新型儲能技術支撐:加快多層次市場協同的關鍵機制設計,推動新型儲能廣泛參與電力市場;持續推進優化電力現貨市場價格機制,拓展新型儲能盈利路徑;推動增加爬坡、調相等能夠充分發揮新型儲能技術效能的輔助服務品種,向電力用戶側合理分攤成本;探索新型儲能容量電價機制,推動實現調節資源的“同工同酬”。以健全市場機制激發內生動力,保障新型儲能可持續規?;l展。
新型儲能是能源革命的“加速器”,是實現“雙碳”目標的戰略支撐。國網工研院將始終胸懷“國之大者”,勇于開拓新型儲能科技創新,以開放協同理念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融合,為推動能源體系變革、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貢獻科技力量,奮力書寫能源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兼國網電力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孟慶強)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