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襄陽一座充滿歲月痕跡的老家屬院里,襄陽聯通智家工程師李偉與盲人張大爺之間,有一個溫暖而默契的約定,每周三下午,李偉總會準時出現在大爺家中。這早已超越了一次次普通的客戶服務,成為一段用信任與陪伴寫就的溫情故事。
張大爺失明多年,過去唯一的消遣便是一臺老舊收音機,聽久了難免覺得單調。直到有一次,李偉上門為他安裝寬帶,老人猶豫著問:“聽說現在有能‘聽’的電視,可以放戲、說書,我這情況能弄嗎?”李偉立刻放在心上,很快幫他配置了一臺帶語音輔助的智能電視,并耐心地教他用聲音指令來選節目、調音量。
但這臺電視偶爾也會“鬧脾氣”,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自動跳回主頁,必須手動切換信號源才能繼續使用——這對看不見的張大爺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一次接到求助電話時,李偉正在別處工作,老人在電話里急得聲音發抖:“小李,電視又‘啞’了……”他盡快完成手頭工作趕去,一推門,就發現張大爺正吃力地摸索遙控器,額頭上全是汗。
從那之后,李偉就把每周三定為了“張大爺日”。除了調試電視,他還順手幫忙下載新戲曲、換燈泡、緊固陽臺的欄桿。張大爺總想留他吃飯表達謝意,李偉每次都婉拒:“下次一定,您好好聽戲,有事隨時叫我。”
有一個周三暴雨如注,李偉仍騎著電瓶車冒雨趕來,褲腳全部濕透。他一邊笑著一邊熟練地打開設備:“昨天您提過的《穆桂英掛帥》,我幫您下載好了。”
對李偉來說,這每周一次的“信號源”切換,連通的不僅是電視線路,更是一份心靈的陪伴與守護。技術在手中傳遞,溫暖卻在人與人之間悄然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