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的煤礦辦公室里,焦煤貿易商老李盯著屏幕上那條陡峭的下跌曲線,手中的茶杯久久未動,那根大陰線不僅刺穿了K線圖,也仿佛刺進了他的心里。
11月初以來,焦煤期貨價格畫出一道驚人的“倒V”曲線,截至11月20日,焦煤2601合約自10月底的高點累計下跌205元/噸,跌幅高達15.55%。曾幾何時,焦煤還是黑色系中最為耀眼的“明星”,如今卻成了跌勢最猛的品種。
市場的風向轉變如此之快,讓眾多交易員措手不及。就在10月下旬,焦煤還因煤礦生產收緊而一路高歌,進入11月后,卻在保供政策、進口增加和需求減弱的合力圍剿下急轉直下。
價格急轉直下
焦煤市場的降溫速度令人驚訝。短短三周內,焦煤期貨主力合約從高點下跌超過15%,走出一輪明顯的下降趨勢。
不僅期貨市場疲軟,現貨市場價格也出現松動,蒙煤價格累計下跌約160元/噸,山西地區焦煤價格同步下調50-150元/噸不等。
市場情緒的轉變可從煤礦競拍流拍率的變化中窺見一斑。據行業數據顯示,焦煤競拍的流拍率從之前的20%-30%快速回升到了62%。
這種市場情緒的降溫,表明采購節奏明顯放緩,市場看空情緒濃厚。
三重壓力共震
焦煤價格的快速下跌,并非單一因素所致,而是供應、需求和政策三重壓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供應端,國內保供政策發力與進口增加形成雙重壓力。國家發改委能源保供會議后,市場對煤炭供應增加的預期增強。
同時,蒙煤進口量顯著上升,甘其毛都口岸日通關量從10月的800-1200車增至約1300車。俄羅斯也計劃加大對華煤炭出口,進一步強化了供應寬松預期。
需求端,下游焦化廠在虧損壓力下持續減產。全樣本獨立焦化企業日均產量已從10月上旬的66.12萬噸降至62.97萬噸。
鋼材消費進入季節性淡季,鋼廠利潤承壓,鐵水產量隨之下滑,對焦煤的剛性需求減弱。
發g委召開的能源保供視頻會議及2026年電煤中長期合同簽訂通知,均強化了保供穩價的政策信號,改變了市場對煤炭供應緊張的預期。
庫存結構分化
焦煤庫存變化呈現出明顯的結構性分化特征,這正是理解當前市場矛盾的關鍵。
上游煤礦庫存的絕對水平仍較低,但邊際上已開始累積。煤礦精煤庫存較10月底增加21.37萬噸。
下游環節,全樣本獨立焦化廠庫存減少30.78萬噸,鋼廠庫存則增加6.91萬噸。這表明下游企業采購節奏已明顯放緩。
但從總庫存看,焦煤總庫存仍處于往年同期低位,且連續兩周小幅回落。這種庫存結構意味著市場并未完全進入熊市。
黑色產業鏈的連鎖反應
焦煤大跌引發的連鎖反應,已在整個黑色產業鏈中擴散。
焦炭市場緊隨焦煤走弱。11月26日,焦炭期貨主力合約盤中最大跌幅達3.3%,刷新3個月低點。焦炭市場看跌情緒增強,鋼廠采購態度謹慎,導致部分焦企庫存累積。
鋼材市場雖未出現焦煤那樣的大跌,但也呈現弱勢震蕩。截至11月21日,螺紋鋼、熱軋卷板主力合約價格相比10月底分別下跌49元/噸和38元/噸。
鋼材市場面臨“高供給、低需求”的矛盾。11月中旬,重點統計鋼鐵企業鋼材庫存量達1561萬噸,環比上旬增加12萬噸。
同時,建筑用鋼需求下滑明顯,抑制了鋼材價格的上漲空間。
十二月行情展望
對于12月的市場走勢,分析師們觀點出現微妙分歧,但普遍認為下行空間有限。
宏觀層面,12月有望迎來預期轉好。兩大重要會議——第4季度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召開,預計在擴內需、“反內卷”和穩地產領域會有積極表述。
產業層面,成本支撐作用將逐漸顯現。當前鐵水產量僅回落至236.28萬噸/日,仍維持在相對高位。
分析師認為,若鐵水產量維持在230萬噸以上,原料需求將得到支撐。
季節性因素,冬儲需求仍存。雖然下游鋼廠和焦化廠焦煤庫存處于近3年高位,但未來兩個月仍有冬儲補庫空間。
供應端,12月起多數煤礦將逐步完成全年生產計劃,年底季節性停產檢修將陸續啟動,供應端可能收縮。
鋼價走向何方
隨著焦煤價格大幅回調,對鋼價后期走勢的判斷也需相應調整。
成本支撐依然存在。焦煤在低品質倉單成本1050元/噸-1100元/噸附近有較強支撐。鐵礦石05合約跌破734元/噸的概率也不大,這意味著鋼材成本端支撐依然偏強。
供需關系有望改善。當前鋼材出口維持高位,11月份鋼材出港量呈現回升趨勢。同時,在五大品種鋼材產量環比回升15萬噸的情況下,鋼材庫存反而下降44萬噸。
宏觀預期向好。2026年是“十五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市場對政策發力抱有期待。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分析師認為12月份鋼價繼續下跌空間有限。
有分析師預計,熱軋卷板05合約價格在3200元/噸附近,螺紋鋼價格在3050元/噸-3100元/噸附近有較強支撐。
回到太原的煤礦辦公室,老李終于放下手中的茶杯,重新坐回電腦前。盡管市場寒意陣陣,但他注意到,焦煤總庫存并未累積,反而在連續兩周下降。
窗外,北方初雪降臨,覆蓋了煤礦區的喧囂。老李知道,寒冬既考驗著市場的耐力,也孕育著冬儲的需求。當下游庫存逐步消化,12月中旬或將啟動新一輪補庫,那時,市場的風向可能再次轉變。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