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發布2025 年三季報,2025Q3 公司實現歸母凈利5.57 億元,同比+364%,環比+417%;扣非歸母凈利-0.29 億元,同比+85%,環比+96%。
事件評論
鋰價回暖,25Q3 公司盈利有所改善。公司25Q3 毛利率16.58%,環比+6.93pct;扣非凈利率-0.47%,環比+14.1pct。根據SMM 電池級碳酸鋰2025Q3 均價7.3 萬元/噸(含稅),環比+12%;電池級氫氧化鋰均價6.87 萬元/噸(含稅),環比+6%。25Q3,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損失0.19 億元。公司25Q3 實現非經常性收益5.86 億元,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約4.2 億元(Pilbara 貢獻9.34 億元)。投資收益方面,公司25Q3 實現0.75 億元,其中聯合營企業投資收益實現虧損0.92 億元。
公司進入自有資源加速放量階段,自供率有望提升,生產成本有望改善。
(1)C-O 鹽湖加速爬坡,預計2025 全年生產30000-35000 噸LCE,降本效果顯著,預計長期運營成本有望達6543 美元/噸LCE(約4.7 萬元人民幣/噸LCE)。同時,公司計劃一期基礎上增加5000 噸LCE 示范線實行部分直接提鋰技術應用,并有望進一步應用于二期4 萬噸LCE 項目。
(2)馬里Goulamina 一期50.6 萬噸鋰精礦項目于24 年12 月投產,基于資源本身的規模和品位優勢,疊加后續光伏用電規劃下的降本空間,盈利能力值得期待。
(3)Mariana 鹽湖一期2 萬噸氯化鋰項目已于25 年2 月正式投產,預計25H2 逐步穩定供應氯化鋰產品。
伴隨三季度以來鋰價企穩回升,公司作為本輪資源自供率提升更快,且成本持續優化的資源龍頭,盈利有望逐步改善。同時,公司持續加碼電池業務,且公司金屬鋰產能全球第一,未來有望受益鋰電終極路線固態電池需求,遠期成長空間廣闊,投資價值值得關注。
風險提示
1、新能源需求疲弱;2、公司項目投產推遲;
3、海外資源布局風險;4、盈利預測不及預期。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