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日訊[4041期]2025-11-19
-
第21屆分布式能源大會12月4日召開
第二十一屆分布式能源大會(DEC2025)將于2025年12月4日在北京召開。作為我國分布式能源領域連續舉辦二十年的品牌會議,本屆打會將圍繞"發展分布式能源·共建零碳未來"的主題,匯聚政府部門、科研機構、能源央企、龍頭企業、園區管理方、投資機構以及國際組織的重量級嘉賓,共同探討行業最關切的核心問題。大會將聚焦四大核心議題:零碳園區建設的系統化路徑、分布式能源與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深度耦合、光儲熱氫等多技術協同的落地邏輯,以及產業生態構建與商業模式創新。
-
浙江天臺抽水蓄能電站3號機轉子吊裝完成
11月15日上午,三峽發展公司天臺監理部承監的浙江天臺抽水蓄能電站3號機組發電電動機轉子順利吊裝完成,標志著3號機組進入總裝階段,為電站后續投產發電奠定了堅實基礎。發電電動機轉子是機組能量轉換的“心臟”,安裝質量直接影響運行穩定性。該轉子最大外徑4996毫米,吊裝總重515噸,是電站大件吊裝的核心項目,技術難度高、安全風險大,容不得絲毫閃失。
-
我國首個采用冷卻塔的“華龍一號”核電站正式開建
11月18日,我國首個采用冷卻塔的“華龍一號”核電站——中廣核招遠核電1號機組,核島第一罐混凝土順利澆筑,標志著山東招遠核電基地建設全面啟動。“華龍一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是目前全球在運和在建機組數量最多的一種核電堆型。今天開工的是招遠核電項目一期一號機組,整個招遠核電項目規劃建設6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約720萬千瓦,全部建成后能夠滿足500萬人口的生產生活年度用電需求。
-
1-10月全國焦炭產量同比增長3.3%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1-10月份,全國焦炭產量41905萬噸,同比增長3.3%。10月份焦炭產量為4190萬噸,同比增長1.5%,但環比下降1.6%,為連續第二月環比下降;據此測算,10月份焦炭日均產量135萬噸,環比下降4.7%。
-
唐包鐵路擴能改造完成,年運輸能力提升約750萬噸
從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11月14日,唐包鐵路平地泉站新建臨修庫建成投用,標志著唐包鐵路興和西站至十八臺站擴能改造工程順利竣工,“西煤東運”大通道能力得到進一步釋放。唐包鐵路是我國重要的能源通道,也是繼大秦鐵路、朔黃鐵路之后的第三條能源大通道,年貨運能力已突破2億噸,其中煤炭運輸占比超80%,本次擴能改造打通了唐包鐵路運輸堵點,關鍵區段C80重型貨車整備效率提升30%以上,全線年運輸能力提升約750萬噸。
-
國際油價11月18日 上漲
11月18日,國際油價上漲。截至當天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12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83美分,收于每桶60.74美元,漲幅為1.39%;1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69美分,收于每桶64.89美元,漲幅為1.07%。
-
四川省與中國石油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11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在成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儀式上,副省長任京東與中國石油集團副總經理張道偉,分別代表雙方簽署《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立足推進川渝千億方國家油氣生產基地建設,圍繞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石化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油氣科技創新平臺打造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攜手構建服務國家戰略、提升企業效益、推動地方發展的能源開發新格局。
-
我國成全球光熱發電新增裝機主力
從18日在上海舉行的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光熱分會成立大會上獲悉,2020年至2024年間,全球光熱發電裝機年復合增長率為4.24%,我國同期增長率達11.7%,顯著高于全球水平;技術裝備國產化率突破95%,釋放出產業加速發展的強勁信號。據介紹,截至2025年9月底,我國已建成光熱發電站21座,裝機容量157萬千瓦,位居全球第三;在建項目30座,裝機容量310萬千瓦,中國已成為全球光熱發電新增裝機的主力。
-
第三輪第五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全面啟動
11月16日,從生態環境部獲悉:第三輪第五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全面啟動。組建8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例行督察組,分別對北京、天津、河北3省(市),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鞍鋼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5家中央企業開展例行督察,進駐時間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