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隨著導流洞進口閘門的緩緩落下,國家能源集團大渡河金川水電站工程實現下閘蓄水,為后續發電機組進行有水調試和正式投產發電奠定了基礎,標志著金川水電站正式邁入投產倒計時。
金川水電站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縣、馬爾康市境內,是大渡河干流水電規劃28級方案中的第6個梯級電站。項目采用壩式開發,以發電為主,總裝機容量860兆瓦,安裝4臺單機215兆瓦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年平均發電量約35億千瓦時。項目于2018年12月核準開工,是四川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重點建設項目,也是國家能源集團“四重一要”重點工程。
電站建成后,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60萬噸,對改善四川電力系統電源結構、促進涉藏地區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金川水電站地處高山峽谷區,地質條件復雜,國能金川公司全體建設者堅持“工期短、造價低、質量優、效益好”的精品工程理念,深入開展科技創新及設計優化,實現了一系列首創突破,仿生態魚道為亞洲最長,深厚覆蓋層上建設的面板堆石壩為國內在建最高,25米級跨度極破碎巖體中建設地下廠房施工難度為國內之最,導流洞封堵閘門尺寸及啟閉機起升容量為國內最大,成功建成國內首個完全國產化的BIM水電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模型標準體系,輔助開展地質分析、施工預演、風險分析、安全管控等,打造了創新賦能工程建設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