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后,煤價驟然上漲。
煤價上漲是產能核查政策所致?
市場普遍認為:政策核查背景下四季度產能收縮疊加冷冬預期影響所致。催化原因:大秦線秋檢、北方突然大降溫、南方歷史同期的秋季高溫酷暑天氣持續。
那么問題來了!
你說是煤礦產能核查政策使得四季度國內供應減少成為必然,需求方面又有冷冬預期,所以人們開始采購。那么,節后的電廠日耗不斷攀升,處于高負荷狀態,這個怎么解釋?
你說是南方高溫天氣所致,那么,夏天的高溫豈不是更厲害?影響范圍更廣?
你說還有北方降溫的取暖負荷,那么,北方現在并未大范圍進入采暖期,其供熱/供電用煤負荷總量并沒有超越暑期,這個又怎么解釋?
你說是反內卷,的確,反內卷作用在煤炭行業,會淘汰落后低質低效產能,使得煤礦的主要產品——煤炭,價格會有所提升,但是,反內卷是作用在全行業上的,其初衷是為增強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故意讓國內產品提質升級,改變以往以量取勝的傳統模式,改走“少而精”、“小而美”的路徑,過程雖必經歷陣痛,但此舉也是目前唯一出路,別無選擇。這樣一來,反而會造成國內市場上用煤總量的減少,反而是利空煤價的。
你說是大秦線檢修導致港口有效優質貨源減少所致,請問哪年不秋檢?請問今年的港口場存并不比往年少很多,況且長江二港庫存又居高不下,哪來的庫存緊張?
歸根結底,以上種種原因,全部自相矛盾,所以均不能成立。
因為節后市場確實出現了真實的需求,即電廠的日耗持續處于高位。
只是南方高溫+北方降溫這個單一的天氣因素是無法支撐起如此高的電煤日耗的,那么只能說除此之外還有別的行業在大量用電。會是誰?
誰能行?
內需?不行!
投資?不行!
外貿?只剩它了。
你也許會問,外貿不是也不行嗎?對,的確是這樣,但是,我國第一大貿易對象突然在10月10日宣布,美國將從11月1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征收100%的新關稅,這就必然導致了國內相關行業自發的要趕在11月1日前加班趕工,盡最大限度地努力將訂單趕在11月1日以前出口出去。眼下就處于這個窗口期。
大量的、集中的訂單,使得近期的用電量大幅攀升,帶動耗煤量大增。
這才是根本原因!
此外,歐盟的碳關稅政策也將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留給國內廠家的窗口期也僅剩下2個多月的時間了,而歐盟是咱們的第二大貿易對象。
最后是神助攻的因素同步出現。即國慶節后產地的連續降雨,影響與8月份相同。
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現階段確實有貿易商跟著入場了,助推了長江二場煤炭場存的增加。
2025年10月15日北方港口煤價參考如下:
5500大卡 728元/噸(+8)
5000大卡 638元/噸(+8)
4500大卡 555元/噸(+6)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