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大儲商業模式逐步成熟,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海外儲能項目盈利模式豐厚且多元化,貿易政策影響鈍化的情況下,全球源網側儲能裝機需求有望保持高速增長。中國擁有從電池、PCS到系統集成的完備儲能產業鏈,主導全球儲能供應鏈。中國儲能廠商在受益于國內儲能回歸市場化商業價值驅動,產品標準和盈利水平迎來逐漸提升的同時,有望憑借豐富的項目經驗、顯著的性價比優勢和供應鏈保障能力,強化全球份額優勢和龍頭話語權,推動業績持續高增。持續推薦源網側儲能系統集成、PCS和電芯等環節龍頭公司。
▍源網側儲能盈利改善,全球需求持續高增。
我們預計2025/26年全球儲能新增裝機規模或達260/350GWh以上(同比+39%/+35%),其中源網側大儲新增裝機規模或達225/306GWh左右(同比+40%/+36%),且2030年前有望保持25%-30%的較高的復合增速。具體來看:
國內:收益模式逐漸清晰,電網側需求引領高增。源網側大儲是國內電化學儲能裝機絕對主力,占比9成以上。盡管“136號文”取消新能源強制配儲要求,但隨著國內電力現貨市場逐步成熟,輔助服務和容量電價補償機制愈發健全,源網側儲能項目收益率有望迎來實質性提升,預計國內儲能將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化商業價值驅動,尤其是電網側獨立儲能需求有望大幅增長。我們預計2025/26年國內儲能新增裝機約140/190GWh,對應2024-26年CAGR或達30%以上。
美國:政策影響鈍化,強需求和高收益驅動裝機增長。美國大儲增長受電網升級改造和可再生能源消納需求驅動,項目收益豐厚且盈利模式多元化(IRR 10%-20%),增長潛能巨大。隨著中國輸美儲能產品關稅充分向下傳導,大而美法案(OBBB)帶動項目搶開工需求,貿易政策負面影響顯著鈍化。我們預計2025/26年美國儲能新增裝機約45/59GWh,對應2024-26年CAGR約25%。
歐洲:儲能商業模式成熟,源網側項目增長后來居上。歐洲源網側儲能現貨套利及輔助服務等盈利模式多元化,盈利水平普遍較高。在光伏風電高增長的浪潮下,大儲配套需求快速釋放,以英國、意大利、德國為引領,西班牙、荷蘭等多國快速跟進的歐洲大儲市場有望保持高增長。SolarPower Europe預計2025 年歐洲大儲新增裝機量將達16.2GWh(+84% YoY),且2024-29年裝機CAGR約56%。
中東:能源轉型帶動大儲放量,進入集中建設投運期。風光稟賦加持下,中東地區對能源結構轉型訴求強烈,新能源發電占比提升拉動源網側大儲需求釋放,目前中東地區在建及規劃待建儲能項目規模超75GWh,我們預計2025/26年中東儲能新增裝機分別約20/25GWh(同比+400%/+25%)。
▍中國廠商:份額優勢擴大,盈利能力提升。
根據Wood Mackenzie統計,2024年全球儲能集成商CR5/CR10分別為49%/68%(+2/+13ppts YoY),市場集中度穩步提升,中國擁有從電池、PCS到系統集成的完備儲能產業鏈,份額達60%以上,且海外儲能訂單高速增長,美國訂單及發貨有望于下半年再次復蘇。受益于1)國內“反內卷”+儲能項目收益改善,行業門檻、產品標準和訂單盈利有望持續提升,預計龍頭將重奪市場主導權;2)廠商持續推進出海進程,海外毛利率較國內高15-20ppts;3)儲能電芯等產品供應趨緊,價格迎來穩步抬漲,因此具備產品、技術和客戶競爭優勢的龍頭廠商有望迎來盈利能力提升和業績持續成長。
▍風險因素:
產業鏈價格大幅波動;電力市場收益攤薄帶來需求減速風險;海內外市場用電需求不及預期;電力市場改革不及預期;相關行業補貼提前退出;海外貿易壁壘抬升。
▍投資策略:
在國內大儲商業模式逐步成熟,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海外儲能項目盈利模式豐厚且多元化,貿易政策影響鈍化的情況下,全球源網側儲能裝機需求有望保持高速增長。中國儲能廠商在受益于國內儲能回歸市場化商業價值驅動,產品標準和盈利水平迎來逐漸提升的同時,有望憑借豐富的項目經驗、顯著的性價比優勢和供應鏈保障能力,強化全球份額優勢和龍頭話語權,推動業績持續高增。建議聚焦源網側儲能三條主線:1)大儲系統集成商。2)大儲PCS環節。3)儲能電芯龍頭。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