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海新聞記者獲悉,投資200億元的鹽穴儲能電站項目正有序推進中,這是菏澤市繼火電、風電、太陽能之后的又一個特大型發電裝置。其規劃總裝機容量達3060MW,由3×660MW和3×360MW機組構成。該項目利用地下鹽穴空間作為儲能載體,具備環保、高效、安全等多重優勢,可有效調節電網負荷,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項目建成后將強力推動當地清潔能源產業發展。
單縣黃崗鎮地下鹽礦儲量極為豐富,預期資源儲量約達200億噸,賦存深度位于1200-1800米之間。鹽層厚度達50米,礦層厚實、品質純凈且雜質含量低,尤為適宜造腔作業。經多次鉆探取樣驗證,其物理性質穩定、密封性良好,完全滿足高壓氣體儲存需求,為構建鹽穴儲氣庫提供了絕佳地質條件。在鹽礦中開鑿出的鹽穴,如同一個個堅固穩定的“天然地下容器”,可承受10-15MPa的高壓,安全高效地儲存壓縮空氣,為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的規模化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原理很巧妙,利用晚上用電量少,價格低,利用富裕過剩電能將空氣通過相關設備壓縮并注入鹽穴儲存,電能轉化為空氣的內能;高峰用電時段,釋放高壓空氣推動渦輪機發電,實現能量的逆向轉換。單縣黃崗鎮鹽穴儲能項目在規劃階段即對該技術展開多輪優化,并依據當地電網負荷特征精準調整充放電策略。測算顯示,該項目預計年發電量達40億度,發電轉換效率約70%,將有力保障區域電力系統穩定運行,大幅提升新能源及外來綠電的消納能力。此項關鍵指標已在項目2023年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獲專家評審確認。
其創新的“鹽電聯營+采儲一體”集群式開發模式,在籌劃初期便聯合中國能建數科集團、山東國惠投資、魯銀(菏澤)鹽業有限公司等多方主體,歷經十余輪專題研討確立了合作框架。該模式深度協同鹽礦開采與儲能建設,不僅顯著縮短建庫周期,較常規水溶造腔縮短50%時間,且造腔成功率高達99.99%,大幅提升項目建設效率;同時開創鹽礦資源綜合利用新路徑,有力推動循環經濟發展。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