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渤海港口交易冷清,相比之下,高卡煤堅挺,指數附近可以成交。中低卡煤種需求不多,還價指數下浮。貿易商對于后市看法存在分歧,部分貿易商擔心下跌,著急出貨。部分貿易商則認為北港庫存較低,發運倒掛,下跌空間不大。
環渤海港口動力煤市場呈現穩中偏弱態勢,市場交投氛圍降溫;但受產地供應收縮影響,煤價無大跌可能。首先,產地供應恢復緩慢。部分產地仍偶有強降雨、安檢環保趨嚴,且臨近月末、停減產的煤礦增多。另外,煤礦主動調整經營策略。“反內卷”氛圍影響下,“減量保價”逐漸成為行業共識,疊加超產核查等因素,煤礦生產普遍謹慎,供應有收緊預期。其次,集港發運成本依然倒掛,集港資源仍受限制,環渤海港口庫存難以大幅提高,優質資源偏緊,貨權相對集中,部分主力貿易商仍有挺價心態。再次,終端需求維持高位。南方部分地區天氣持續悶熱,電煤消費雖有所下降,但仍在高位震蕩;下旬,部分剛需和補空單需求或有所釋放,在一定程度上支撐煤價。第四,環渤海港口庫存雖有小幅增加,但仍在今年低位,且在日耗高位、需求看好的情況下,港口或再次進入去庫模式,支撐煤價無大跌可能。
市場利空因素如下:首先,煤礦出貨不暢。受降雨影響,部分運輸道路損毀,煤礦外運受限;疊加用戶階段性采購結束,需求端支撐不足,競拍流標頻現,成交價格下行,部分煤礦庫存累積,被迫降價促銷,尤其大集團外購價下跌,對產地煤價產生下行助推作用。其次,市場出現畏高情緒。基于九月份之后,電廠日耗逐步震蕩回落,且目前庫存處于偏高水平,終端大量采購煤炭的可能性較小。淡季預期增強,底部支撐減弱,投機備貨需求退潮,部分獲利貿易商出貨意愿提高。再次,長協和進口再顯優勢。目前,環渤海港口市場煤價格高于長協價格,而進口煤對比內貿煤優勢雖有縮減但仍很明顯,后期進口煤價有回調可能。
隨著“迎峰度夏”進入尾聲,需求淡季預期增強,部分煤礦庫存積壓后開始采取降價換量措施。但產地超產核查、臨近月底和9.3重要活動在即,短期內供應端仍有收緊預期。本周,華東華南高溫持續,但電廠大都以消耗自身庫存為主,減少北上采購,并等待煤價觸底再拉,助推本周煤價小幅回落。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