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場消息,日前,晉、冀、魯、豫四省水泥企業召開行業會議,商定自7月17日到31日自律停窯限產15日。
而在這之前山西省建材工業協會就曾發布《山西省2020年水泥行業錯峰生產實施方案》要求全省境內所有水泥熟料生產線(含特種水泥熟料生產線)全部執行錯峰生產。
夏秋季錯峰時間為6-9月,獲得工信部行業能效領跑者認定的企業,或獲得工信部綠色工廠認證的企業享受20%錯峰時間豁免。
根據《指導意見》要求,夏秋季錯峰時間原則上不少于45天;2020年6月20日至2020年7月10日期間,完成錯峰任務15天。2020年7月11日至2020年9月30日期間,完成錯峰任務不少于30天。
由各片區結合具體情況,安排具體錯峰執行次數,為保證錯峰生產公平合理,保障市場供給,單次錯峰時間原則上連續停窯不低于10天、但不得超過20天。
相關行業人士表示,上述會議商定的“自律停窯”宗旨或為平衡產銷量,同時緩解市場供需矛盾,穩定市場價格,與之前各省發布的停產文件并不沖突。
今年以來經濟下行趨勢明顯,各區域水泥需求量均不及往年,各地窯企熟料庫容比高居不下。
據水泥人網了解,截止7月3日晉冀魯豫區域各窯企熟料庫容比多在50%以上。其中河北地區29家水泥樣本企業,熟料庫容比為58%左右;山東地區72條熟料生產線,庫容比平均值85%。窯線正在運轉,熟料庫位持續增加。山西地區24家水泥企業熟料庫容比為75%。河南地區46家水泥樣本企業,熟料庫容比為74%。
在此情況下,華東、長三角區域連續下調水泥價格,也帶動了周邊各區域水泥價格普降。同時令外省輸入華東長三角區域的水泥價格也跟跌。以至于在很多區域燃起了“戰火”。
水泥人網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晉、冀、魯、豫及周邊區域水泥價格較去年同比下挫100元/噸。
而水泥重點區域江浙滬地區主流品牌-海螺水泥價格也一再下調,近一個月以來,上海及周邊地區,海螺水泥、南方水泥等多家主導企業已連續下調3輪,累計跌幅在75元/噸以上。
為了應對當前水泥市場的殘酷競爭,海螺水泥旗下部分市場以“返券”模式促銷,所“返券”再以下次提貨熟料或者水泥充抵,來提高下游客戶的忠誠度和粘性。
而眾所周知水泥是區域市場差異巨大的“短腿產品”,短腿指的是,一般水泥運輸半徑:陸運200公里,水運500公里,其實真實原因是:水泥貨值太低,一噸才兩三百元,運遠了不劃算,產品沒有競爭力,治超以來,水泥的區域性更是明顯。在此情況下,預計上述限產區域動力煤需求或將有所減少。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水泥24869萬噸,環比增加2522萬噸,增幅11.3%;同比增長8.6%。
在產量增加的基礎上,建材行業耗煤量也相應出現增加。中國煤炭資源網供需數據顯示,5月份,建材行業耗煤量為3377萬噸,環比增長14.18%,同比增長11.45%。
數據同時顯示,在分行業的動力煤消費量中,建材行業耗煤量僅次于火電耗煤量,位居第二位,占動力煤總需求量的12.22%。
如果后期限產力度能夠真正得到執行,那么動力煤消耗的減弱將成為必然。但也有分析表示,隨著全國各省水泥聯合平臺的退潮,各省停產文件難以落地。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