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訪深山中的光伏巡線站,細觀為野生動物鑄造的巢穴,與守護珍稀冷杉的傳承人圍坐暢談……美國博主埃文凱爾走進浙江麗水,本為尋找形態各異的“神奇蘑菇”,卻在這片浸潤著“兩山”理念的土地上,意外開啟了一場關于自然生態與綠色電力的深度對話。他循著“綠電方舟”的蹤跡深入浙西南山區,探尋電網建設如何與這片中國17個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區之一和諧共生,見證一場電力守護自然的和諧之旅。
山路蜿蜒向上,腳下碾過碎石路發出輕微的沙沙聲。行走間,電塔施工現場周圍覆蓋著原生草皮的碎石洞穴引起了埃文的注意。 這些錯落有致的"動物巢穴",邊緣被細心修整得與周邊植被相融,草葉從石縫間探出,透著自然野趣。
"這些用施工廢土改造的'動物巢穴',專為山區小型獸類、鳥類打造,現在已成了松鼠、野兔的常去之處。"同行的國網麗水供電公司巡線員葉陽光向埃文介紹,這是慶東220千伏輸變電工程"綠色基建"項目的生動實踐。工程通過無人機運輸減少山路開挖、對表層土壤實施剝離保護,還因地制宜建起"動物巢穴""動物誘導食物投喂點"等生物庇護所,將電網建設對自然環境的擾動降到最低。
百山祖冷杉培育基地深藏于群山環抱之中,四周林木蔥郁,空氣里滿是清冽的草木氣息。在綠樹間,屋頂整齊排列的光伏板在陽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澤,與儲能設備相連,構成了一套靜默運轉的微電網系統。
基地內,專門劃分出的培育區,旁邊架設著溫濕度監測儀和小型灌溉設備,時刻為幼苗生長提供適宜環境。保護區管理站站長蘭榮光指著監測屏向埃文介紹:"過去山區電網薄弱,雷、雨、雪天氣經常發生斷電,管理站的生活很不方便。如今屋頂光伏板與儲能設備組成的'綠電方舟'微電網系統,不僅實現了百山祖園區24小時供電保障,更為百山祖冷杉的保護工作輸送了充足電能。""這幾株浙江大學培育的胚胎樹苗,在悉心呵護下,已經長得一人高了。"蘭榮光表示:"這些樹苗能長得這么好,多虧基地里從來沒斷過電。"
"綠電方舟"項目改變著百山祖保護區的方方面面。葉陽光邊走邊向埃文介紹道:“過去為了巡線,這樣蜿蜒的山路每天都要走一遍。現在無人機巡線不僅速度快、效率高,還能同步監測野生動植物狀態,一舉兩得。” 國網麗水供電公司與百山祖管理站密切合作,創新開展巡線員護林員互聘。巡線員需掌握紅外相機操作、動物救助等技能,在保障電力設施的同時承擔生態保護職責。說著,葉師傅還拿出手機,向埃文展示了他巡線途中拍攝到的珍稀物種照片,分享著電力員工發現和救助動物的故事。 這種"電力+生態"雙重角色模式,已成為百山祖里電網員工的常態。
“在慶元請你喝荒野茶,到青田請你喝咖啡。”葉陽光這句熱情的邀約,像一把鑰匙,打開了國網麗水供電公司“因地施策”服務體系的生動圖景。
國網麗水供電公司的“綠色”理念與精細服務,不僅體現在深山的生態守護上,更貫穿于服務地方特色需求的方方面面。在慶元的百山祖保護區,“綠電方舟”項目是電網服務生態敏感區的典范;而在有著“僑鄉”之稱的青田,電網服務的差異化策略則展現了其人文關懷的另一面。
走進這座充滿歐式風情的“小歐洲”,埃文對當地電網服務的創新印象深刻。供電營業廳設置的中英文雙語窗口,線上平臺開通的多語種繳費功能,都貼心服務于海外歸來的僑胞和國際友人。這種精細化、人性化的服務理念,與深山區域以生態保護為核心的電網實踐一脈相承,共同構成了“因地制宜”的服務生態。當埃文在青田咖啡館端起杯子,品味著應約而來的僑鄉特色咖啡時,他不僅嘗到了風味,更深切感受到電網服務在連接不同社群、滿足多元需求中所扮演的溫暖角色——電力不僅是能源保障,更是連接多元文化的紐帶。
從“尋奇”到“悟理”,始于尋找蘑菇的好奇之旅,讓埃文深刻理解了麗水的生態發展之道。從深山到僑鄉,這張龐大而細致的電網,是麗水發展的隱形脈絡。它穩到讓人忘記存在,卻又無處不在,點亮夜晚,驅動生活,更守護著綠水青山在電網脈絡中流淌出生生不息的發展活力。目睹鐵塔旁的動物巢穴、保護站的“綠電方舟”、僑鄉的雙語服務,埃文領悟到:這大概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諦——發展與保護可以如此和諧共鳴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