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月27日訊 國家發展改革委27日舉行例行發布會,就“兩重”建設進展情況、能源保供及《信用修復管理辦法》等熱點話題進行了回應。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介紹,去年和今年我國分別安排了7000億元、8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1465個、1459個“硬投資”項目建設,并同步推進規劃編制、政策制定和體制機制創新,出臺實施了一系列的“軟建設”務實舉措,推動“兩重”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
比如,在新型城鎮化方面,推動建設改造燃氣、供排水、供熱等城市地下管網,加快健全管網運行維護管理機制,城市安全韌性水平顯著提升。在社會民生方面,支持人口流入重點城市新建和改擴建高中664所,新增普通高中學位超過100萬個。
目前,我國北方地區已全面進入供暖季。李超表示,今年供暖季能源供需總體是平衡的,資源供應有保障。
從需求方面看,今年供暖季將呈現持續時間長、用能需求峰值高的特點。從供給方面看,當前全國能源供應充足。前10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原煤、天然氣產量分別增長1.5%、6.3%;截至11月26日,全國統調電廠存煤超過2.3億噸,可用天數約35天。
為建立健全統一規范、協同共享、科學高效的信用修復制度,切實保障信用主體合法權益,《信用修復管理辦法》日前公布并將于2026年4月1日起施行。目前,在信用修復管理實踐中,仍然存在分類標準不一致、部門職責不清晰、修復渠道不通暢等問題,我國將采取針對性舉措,做好信用修復。
李超介紹,《辦法》明確將失信信息分為“輕微、一般、嚴重”三個類型,原則上不再公示輕微失信信息;明確由“信用中國”網站統一接收修復申請,進一步簡化申請材料,縮短辦理期限;明確由“信用中國”網站與相關部門、地方和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實現修復信息及時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