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中核集團在京發布全國首個核能工業供汽碳足跡因子。該碳足跡因子可精準計算出從海水到工業蒸汽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相當于給每千克核能蒸汽辦了“綠色身份證”。當天,我國第二個投產的核能工業供汽項目——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電投資控股的海南核電“和氣一號”同步向中核產業合作示范區穩定供汽。
本次發布以江蘇核電“和氣一號”投產一周年為核算周期,按照國內國際產品碳足跡量化標準進行測算。數據顯示,核能供汽碳足跡是燃煤熱電聯產蒸汽的1/600,是天然氣熱電聯產蒸汽的1/100;核能供汽比化工蒸汽低碳優勢更突出,比天然氣更綠色。
據了解,全球首個高溫氣冷堆與壓水堆耦合工業供汽項目“江蘇徐圩核能供熱廠”已通過國務院核準;福清核電藍色產業園供汽項目已開工建設;漳州能源等單位也積極開展調研論證,為下一步開展核能供汽項目工作做準備。
同時,中核集團還積極推動區域供暖、工業供汽/供冷、海水淡化、核能制氫、同位素生產等核能綜合利用。據預測,到2030年,全國將有超過30%的核電廠實現工業供汽功能,年替代燃煤將超千萬噸,實現核能綜合利用與高耗能行業的耦合發展,進一步凸顯核能的“零碳”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