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濱州市委宣傳部、山東廣播電視臺融媒體資訊中心主辦的,“走進濱州的海”行進式主題采訪活動于11月18日啟動。由中央、省、市主流媒體,頭部商業媒體組成的媒體采訪團,將走進濱州沿海各縣(區),聚焦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核心主線,深入挖掘濱州沿海地區在海洋產業集群培育、重大項目攻堅、科技創新賦能、生態保護與產業融合、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的突破性進展、典型經驗與特色成果,展現濱州以海洋經濟崛起激活區域發展新動能的生動實踐。
由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華能濱州新能源85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作為國家海洋立體確權政策頒布后國務院批復的首個光伏用海項目,已實現全容量并網運營,標志著我國在新能源領域的探索邁出了堅實一步。
該項目總投資高達34.89億元,建設規模達85萬千瓦,占用灘涂面積1039.8公頃。它是國家第三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項目,也是山東省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重點項目。2024年4月26日項目正式開工建設,2025年3月底實現全容量并網,目前,項目已進入正常的生產經營階段。
作為山東省最大的單體新能源項目之一,華能濱州新能源85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的效益十分顯著。從發電數據來看,項目每年可發電12.86億千瓦時,年等效滿負荷利用小時數為1312小時。在節能減排方面,該項目每年可節約標煤38.5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91.77萬噸。這些數據直觀地表明,項目的投運將大幅減少污染物排放,極大地推動區域環境質量的改善,真正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共進。
值得一提的是,華能濱州新能源85萬千瓦光伏項目與水產養殖戶共用一片海域,在提供清潔能源的同時,巧妙地兼顧了海域養殖。項目充分利用海域空間資源,在水面上方架設光伏板進行發電,而水下則可以進行漁業養殖,實現了“一海多用”。這種創新模式,既不占用寶貴的陸地資源,又能充分發揮水域空間的價值,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
不僅如此,該項目區域還兼顧海水曬鹽、提溴等綜合利用,全力打造循環經濟,致力于實現海域綜合利用率的最大化。通過這種循環經濟模式,項目將進一步挖掘海域資源的潛力,實現資源的多級利用和價值的最大化,為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華能濱州新能源85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的并網運營,對全面推動新能源向海發展和海洋立體使用具有重要意義,為其他地區涉海新能源項目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也為助力海洋強國和能源強國建設貢獻華能智慧。未來,隨著更多類似項目的落地實施,我國有望在新能源領域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向著實現“雙碳”目標、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不斷邁進。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