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日訊[4042期]2025-11-20
-
1—10月全國財政收入穩步回升
財政部11月17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全國財政收入18.65萬億元,同比增長0.8%,增幅比1—9月提高0.3個百分點。10月單月,全國財政收入2.26萬億元,同比增長3.2%,月度增幅繼續提高。
-
甘肅電投張掖發電公司2×100萬千瓦燃煤機組擴建項目3號機組投運
11月16日18時44分,甘肅電投張掖發電公司2×100萬千瓦燃煤機組擴建項目3號機組順利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正式轉入商業運營。作為省列重大建設項目,張掖發電公司2×100萬千瓦燃煤機組擴建項目采用高效超超臨界間接空冷燃煤機組,三大主機等主要設備選型采用大容量、高參數、高效率等國內同類型機組的最新技術,同步配套建設煙氣脫硫設施、煙氣脫硝及除塵裝置,最大程度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大氣排放達到超低排放水平。試運行期間,機組運行平穩,各項性能指標和技術參數均優于設計值,各項環保指標優于超低排放標準,達到國內同類型機組領先水平。
-
湘黔等5項電力靈活互濟工程獲得核準增加1500萬千瓦省間雙向送電能力
近日,渝黔、湘粵、湘黔、閩贛、皖鄂等5項電力靈活互濟工程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核準批復,標志著中國跨區域電力互濟體系建設邁出重要一步。據悉,5項工程總投資244億元,其中國家電網投資184億元、南方電網投資60億元,共新建5座容量為300萬千瓦的柔直換流站,線路長度達到1227公里。涉及跨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經營區的3項工程中,渝黔、湘粵工程由國家電網牽頭,湘黔工程由南方電網牽頭,計劃2027年迎峰度夏前投產。5項工程建成后,共可增加1500萬千瓦省間雙向送電能力,提升緊急事故支援能力和調度運行靈活性,降低運行風險,保障經濟社會和民生用電需求。
-
中國神華10月商品煤產量同比降7.4%,銷量降5.8%
11月14日,中國神華發布主要運營數據公告顯示,2025年10月份,中國神華商品煤產量2640萬噸,同比下降7.4%,環比下降4.3%;公司煤炭銷售量為3600萬噸,同比下降5.8%,環比下降0.8%。1-10月份,中國神華商品煤累計產量為27730萬噸,同比下降1.1%;煤炭累計銷售量為38380萬噸,同比下降8.2%。
-
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698元/噸 環比持平
本報告期(2025年11月12日至2025年11月18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698元/噸,環比持平。近期,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沿海煤炭市場供需雙方博弈持續升級,交易陷入僵持狀態,現貨成交減少,價格波動活性顯著減弱。歷經連續7期上漲后,本周期環渤海地區綜合煤炭價格指數迎來持穩運行。
-
我國首個高壓天然氣長輸管道余壓發電項目投運
11月19日從國家管網獲悉,我國首個高壓天然氣長輸管道余壓發電項目,海門站天然氣余壓發電項目在江蘇南通正式投入運營,項目實現了在高壓天然氣輸送過程中對余壓資源的高效利用,標志著我國在長輸管道能源綜合利用領域取得突破。海門站天然氣余壓發電項目是通過回收管道輸送天然氣到城市門站的余壓,把這種壓力勢能轉化成機械能,再帶動膨脹發電機組轉動,最終發出清潔電力。
-
中國石化向北方6省市增供千萬方天然氣應對寒潮
11月18日,從中國石化新聞辦了解到,今冬首場寒潮11月16日來襲后,中國石化天然氣分公司緊貼市場需求變化,合理優化資源配置,向北方6省市增供天然氣約1000萬立方米,日均輸送天然氣1.15億立方米,可滿足約2.3億戶家庭一天用氣需求,全力保障供區人民群眾溫暖過冬。
-
“破除內卷式競爭 筑牢全球能源安全基石”的成都宣言
11月18日,2025第八屆中國國際光伏與儲能產業大會在成都隆重舉行。期間,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作為發布人,正式發布《“破除內卷式競爭 筑牢全球能源安全基石”的成都宣言》。
-
三大行業將完成首次碳排放配額清繳
11月19日,記者從生態環境部獲悉,《2024、2025年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配額總量和分配方案》發布,對2024、2025年度碳排放配額發放、清繳和結轉等進行安排和部署。這意味著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的重點排放單位將于今年內完成首次配額清繳。在《配額方案》發布后,生態環境部將下發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2024年度配額,重點排放單位將于今年內完成首次配額清繳;明年上半年,將向這三個行業的重點排放單位下發2025年度預分配配額,相關單位應在明年年底前完成2025年度配額清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