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陽光電源交出第三季度成績單:營業收入達228.69億元,同比增長20.83%;扣非凈利潤39.9億元,同比增長59.76%;而前三季度,累計營收達664.02億元,同比增長32.95%;扣非凈利潤114.86億元,同比增長55.63%。
從現金流來看,其經營性凈現金流同比增超11倍,業績仍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資本市場也給予陽光電源三季度財報認可。10月29日,陽光電源今開169.99元,收盤于191.49元,大漲15.44%。若按盤內最高峰值194.97元計算,陽光電源的總市值從8月底的剛突破2000億,到如今破4000億元,呈現大幅飛躍。
眾所周知,陽光電源的“好成績”,離不開在光伏之外開辟的儲能業務。
▋儲能業務同比增長105%!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當下,陽光電源的儲能業務已穩步成長為企業的核心業務支柱。
這一地位的鞏固,直接反映在最新的財務數據中。綜合相關媒體及第三季度業績交流會(以下簡稱“交流會”)披露,陽光電源前三季度儲能業務實現營收28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05%。相較于2024年全年40%的營收增速,這一數字呈現進一步躍升,讓儲能營收保持上半年逆轉成為第一營收主力的姿態。
儲能業務能夠保持如此強勁的增長態勢,并非偶然。除了公司自2006年起便著手布局、并于2014年與三星合作開發儲能系統等前瞻性戰略外,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在于陽光電源精準地把握住了全球儲能市場爆發的歷史性機遇。
關于全球市場的具體表現,交流會上透露了一組關鍵數據: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鋰電儲能裝機量約達170多GWh,同比增長68%。分市場來看,國內新增并網儲能82GWh,同比增長61%;海外市場增長更為強勁,新增94GWh,增幅達74%,預計明年國內儲能市新增裝機量在150GWh-200GWh之間。
陽光電源認為,在新能源配儲需求增加、海外電網安全穩定性以及歐洲動態電價出臺等多重因素驅動下,明年全球儲能市場將保持40%-50%的增長態勢。

在全球儲能需求高漲的背景下,陽光電源的海外市場拓展成效顯著。公司前三季度海外營收高達408億元,同比增長83%,占總營收比重超過60%。這一成績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中東、美洲、亞太等高增長區域的貢獻;另一方面,或也源于其加強了客戶信用管理、優化了催收預警與合同條款,從而顯著提升了海外業務的回款效率。回款的改善不僅直接推動了收入占比的提升,更對公司整體的現金流和資產狀況產生了積極影響。
海外業務的高質量發展,也顯著提升了公司的盈利水平。得益于海外訂單通常具備更高利潤率的特點,陽光電源前三季度整體毛利率同比提升3.6個百分點,達到34.9%。最終,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118.8億元,同比增長56.3%;凈利潤率也同比提升2.5個百分點,達到18%,盈利能力和經營效率均提升不小。
值得關注點的是,在海外市場競爭加劇,不少企業“卷”價格的時候,陽光電源仍能以更多的品牌、技術、產品溢價獲得訂單。
▋前三季度儲能發貨同比增長70%
深入拆解陽光電源儲能發貨結構與區域分布。
國內方面,陽光電源今年前三季度發貨量不到5GWh;海外方面,美洲發貨約9GWh,歐洲發貨5GWh以上,亞太發貨3-4GWh,中東發貨約5GWh。整體上,陽光電源前三季度的出貨量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出貨量(28GWh)。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儲能發貨同比增長70%,與市場裝機增速保持基本一致,儲能發貨結構顯著變化,海外發貨占比從去年同期的63%學升到83%。
據悉,海外發貨占比提升或許是因國內市場競爭激烈、價格低、盈利能力差,陽光電源采取優中選優策略,增加海外發貨。對于未來的出貨預期,陽光電源也在交流會明確指出,“今年儲能出貨目標40-50GWh,有信心完成。”
另據伍德麥肯茲(WoodMackenzie)《2025全球儲能系統集成商排名》顯示,2024年特斯拉以15%市場份額居于第一,陽光電源市場份額為14%,居于第二。當前儲能系統市場,陽光電源的最大競爭對手是特斯拉,與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也構成重要競爭關系。
今年,陽光電源儲能系統的出貨量能否反超,值得期待。
此外,要實現出貨量持續增長,產能支撐是不可忽視的一環。2025年上半年,陽光電源儲能系統的設計總產能為28GWh,前三季度的出貨量已超過這個數字。同時,陽光電源也正試圖擴張產能對自身訂單、業務的擴張作一定的支撐。
根據此前陽光電源在港股申請上市的募資用途中明確提及,募資的資金一部分將用于海外生產基地的建設。9月,陽光電源也透露了將建設埃及10GWh電池工廠,這些或都為其未來的市場拓展提供支撐。
▋從光儲到AIDC:戰略布局未來增長極
事實上,轉型儲能、押注海外等戰略,并不只是陽光電源一家企業在進行,為何是他成為站在潮頭上的企業?
可回顧其從6月到10月,陽光電源在產品與技術發布上持續發力,逐步構建起覆蓋多場景的儲能解決方案體系的動作窺探一二其領先的邏輯:
6月,公司發布了PowerTitan3.0儲能系統與整站AC智儲平臺,重點布局大儲與電站運營領域;
8月,正式成立AIDC儲能事業部,強化在系統集成與智能控制方面的組織能力;
9月,其構網型儲能技術通過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的權威鑒定,獲評“國際領先”,并向媒體開放實戰探訪,增強了技術公信力;
10月,再推出工商業儲能新品PowerStack 510CS,與已有的255CS、835CS及PowerTitan2.0共同形成完整產品矩陣,實現從400V至35kV電壓等級、2到4小時儲能時長,全面適配從中小型電站到大型儲能綜合體的各類場景。
這一系列在技術、產品與組織上的密集布局,不僅體現出陽光電源對市場趨勢的精準把握,也使其在行業內逐步掌握了更多的“定義權”與“話語權”。
技術領先的背后,是持續且高強度的研發投入。2025年前三季度,陽光電源研發費用超過31億元,同比增長32%;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研發團隊規模已突破7000人。積累的專利數量同樣可觀:上半年累計申請專利達10541件,其中發明專利5690件,構筑了堅實的技術壁壘。
同時,當前IEA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數據中心耗電415TWh,占全球電力1.5%,并以每年12%的速度遞增;到2035年,這一數字將膨脹至1200TWh。中國信通院則預測,2025年國內智能算力規模增長將超40%。
基于AIDC儲能市場的確定性增長趨勢,陽光電源計劃于2026年推出AIDC儲能新品,進行生態卡位。陽光電源總結了其在AIDC業務上的優勢:高壓技術積累、固態變壓器技術沉淀、綠電直供能力,以及深厚的客戶資源基礎。這些優勢或使其在未來推進AIDC布局時,具備更強的系統性與落地能力。
陽光電源指出:“我們看到英偉達發布的白皮書提到SST配大儲的方案,我們在這方面有優勢……我們會努力與國際頭部云廠商、國內頭部的互聯網企業開展合作,開展產品立項和開發,爭取在2026年實現產品的落地和小規模交付。”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