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后環渤海港口煤炭價格出現反彈,市場詢盤明顯增多,成交活躍度提升。產地煤價止跌企穩,部分煤礦出貨好轉,個別礦區價格出現小幅反彈。整體來看,本輪市場打破了往年節后行情平淡的慣例,商談氛圍有所升溫。
截至10月13日,“CCTD環渤海動力煤現貨參考價”5500K、5000K、4500K分別收于712、621、543元/噸,日環比分別+5、+5、+4元/噸。中國沿海煤炭運費也出現快速上漲,10月13日中國沿海煤炭運價綜合指數為765.6點,環比上漲9.56%。
本輪煤價上漲的主要推動因素為天氣擾動。節前市場普遍預期節后階段性補庫結束后價格將偏弱運行,但節后實際走勢與預期有所不同。多地天氣異常疊加假期影響,使得供應量收縮,而需求端保持高位,部分貿易商基于冷冬預期提前啟動冬儲,帶動價格上行。
① 北方主產區在節后迎來新一輪降雨天氣,疊加假期停產因素,煤礦開工率下降,區域供應量減少。環渤海港口因大風出現封航,盡管庫存被動累積,但港口調出受限,整體供應趨緊。產地和港口雙重擾動導致市場可供資源收縮,為價格提供支撐。
② 需求方面呈現明顯的南北分化。受副熱帶高壓持續影響,南方氣溫偏高,電力需求旺盛。進入十月以來,沿海八省動力煤用戶平均日耗同比上升約16%。節前電廠庫存仍高于去年同期,但節后迅速下降,目前已低于去年同期約139萬噸。
與此同時,北方地區節日期間陰雨頻繁,光伏和風電出力下降,火電機組負荷高于預期,檢修機組減少,內陸十七省終端用戶日耗自10月6日的295萬噸持續升至10月10日的346萬噸,顯示出需求端的韌性。
因此,受多重因素影響,節后市場表現強于預期。
展望后市,目前北方氣溫顯著下降且低于去年同期,國際氣象機構預計今年發生拉尼娜現象的概率較高,疊加全國氣候異常,市場對冷冬的預期有所升高。部分貿易商和電廠已提前入市采購。預計十月中旬以后,北方仍將經歷大范圍陰雨天氣,煤礦生產及新能源出力或將繼續受限;南方氣溫和日耗預計仍高于往年同期。
盡管北方港口短期內因封航導致庫存上升,但是10月份各環節預計不會出現明顯壘庫,在此背景下,若高日耗階段繼續維持且與提前開始的冬儲需求相銜接,煤價短期內再度走弱的可能性較低。但也需注意到南方地區本周將會迎來降溫,需要密切關注終端的日耗水平的維持狀況。
若冷冬預期兌現,疊加今年春節時間較晚且供應維持偏緊的可能性較大,煤價存在進一步上行空間,預估5500大卡現貨價格有望突破800元/噸。不過,第四季度仍需關注政策及進口因素。政府在穩價和“反內卷”政策持續推進的同時,也可能加大保供措施力度;此外,進口煤的性價比及進口量變化也將對價格走勢形成影響。
總體來看,當前煤炭市場在供需兩端均受天氣擾動的背景下維持偏強運行。中期走勢將取決于冬季氣候、保供政策落實情況以及進口煤動態。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