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快速迭代,持續刷新著大眾的生活體驗和生產方式。從省政府新聞辦10月10日召開的河北省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計劃(2025—2027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河北省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計劃(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于近日印發實施。
《行動計劃》堅持以產業、教育、科技、民生、治理等領域為重點,大力推動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全面賦能我省八大重點產業,深化京津冀人工智能產業協同,著力建設國內領先的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和融合應用高地。
當前,人工智能與各行各業的協同發展日趨加速。今年8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對外發布。立足河北算力規模領先、產業基礎雄厚、應用場景豐富、市場空間巨大等優勢,由省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結合我省實際研究制定該《行動計劃》,促進人工智能加速賦能千行百業。
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段占東介紹,《行動計劃》起草過程中注重體現“三個堅持”。堅持貫徹落實國家部署,緊密結合國家實施的“東數西算”工程、國務院深入實施的“人工智能+”行動,推動重大部署、重大行動在河北落地。堅持與河北實際相結合,重點在示范效應強、數據基礎好、應用價值高的鋼鐵、化工、汽車制造、醫藥健康等行業開展創新性應用。堅持創新融合發展,通過創新應用場景引導資本、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向河北聚集,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人工智能+”行動如何在河北扎實落地?《行動計劃》從三方面提出了具體舉措。
推動重點領域應用。重點在鋼鐵、化工、汽車制造、機器人(19.740, -0.76, -3.71%)、新能源、農業、教育、醫藥健康等行業開展創新場景應用,計劃實施百項“人工智能+”示范項目。例如,在鋼鐵領域圍繞高端鋼鐵新材料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過程控制等關鍵場景,支持企業開發行業大模型;在新能源領域聚焦風電場智能監控、光伏運維優化、儲能全周期管理等關鍵場景,支持企業開展風電場風速風向預測、光伏電站自動清洗等技術攻關。
強化創新應用示范。聚焦我省數據資源豐富、產業體系完備的優勢地區,打造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引領區,加速推進人工智能規模化落地。重點推動雄安新區、廊坊等地強化人工智能研發能力,打通算力、數據、模型及應用全鏈條環節,實現重點區域、重點領域的率先突破。石家莊、保定、唐山、張家口等地發揮應用場景豐富、數據標注基地、算力中心聚集等優勢,推動人工智能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
強化支撐能力建設。夯實算力供給基礎,推進張家口—廊坊算力供給廊道建設,加快打造環京地區智能算力集聚區,推動建設京津冀公共算力服務平臺;加強數據體系建設,推出一批高質量數據集和語料庫,推動可信數據空間運營者與數據服務方開展價值協同和業務合作,加快建設保定國家數據標注基地;搭建應用賦能平臺,在人工智能領域建設一批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梯度引育優質企業,引育一批人工智能領域科研實力強、競爭力強、品牌知名度高的創新型企業,孵化一批科技屬性強、發展潛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完善人工智能科研保障、職業支持和人才評價機制。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