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隨著棧橋完成固定連接,由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承建的惠州25-8B鉆采平臺上部組塊海上安裝工作全部完成,標志著惠州25-8油田綜合調整項目核心設施成功“安家”油田,進入調試階段,為項目順利投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惠州25-8B鉆采平臺作為惠州25-8油田綜合調整項目的核心設施,位于深圳東南140公里的珠江口盆地西江油田,作業水深102米。此次浮托的平臺上部組塊,長81米、寬44.5米,投影面積超過8.5個標準籃球場大小,重達14370噸。
“惠州25-8B鉆采平臺創新配備了中國海油首臺生產水余熱發電裝置。該裝置可通過微透平機組實現伴生氣的高效回收利用,同時采用溴化鋰空調充分利用微透平煙氣余熱進行制冷循環,預計年均可減少碳排放約1.18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中國海油珠東區域開發項目組總經理蔡伊揚介紹說。
據了解,惠州25-8B鉆采平臺上部組塊重量超過了海上船舶吊裝能力的極限,采用浮托安裝法進行安裝。該技術核心是借助潮汐的自然力量和船舶調載等施工技術,通過類似舉重運動員“挺舉”的方式,漲潮時駁船托運組塊駛入導管架槽口,落潮時組塊順勢從高位精準落到導管架預定位置上,載荷全部轉移后退出船舶,完成安裝作業。
據海油工程惠州25-8油田綜合調整項目安裝經理王彪介紹,施工期間東北季風盛行,海流速度較正常海域大2倍以上,作業窗口短。為此,施工團隊搶抓時間窗口,實時監測作業海域天氣狀況,充分利用大馬力拖輪和全回轉港作拖輪聯動,動態調整主作業船“海洋石油228”進船速度和方向,成功完成浮托作業,組塊插尖與導管架對接精度達到毫米級。
海洋油氣平臺對接完成,僅是相當于臨時“就座”,想要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站穩腳跟,需要通過焊接的方式,將上部組塊、導管架以及棧橋等單體結構牢牢連接在一起。與陸地相比,海洋油氣平臺長期面臨惡劣海洋環境,對焊接質量要求更高。
惠州25-8B鉆采平臺上部組塊與導管架“底座”之間共有16個連接處,焊接工作人員歷時約48小時,使用超過232公里長的焊材,完成平臺安裝連接的全部焊接工作。
下一步,項目團隊將開展惠州25-8B平臺的調試作業。項目投產后,將進一步強化惠西油田區域的物流與電網傳輸連接能力,串聯周邊已開發油田形成產業集群推動海上能源產業鏈協同發展,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