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4日獲悉,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日前印發《電子信息制造業2025—2026年穩增長行動方案》,其中提出到2026年,預期實現營收規模和出口比例在41個工業大類中保持首位。
電子信息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是穩定工業經濟增長、維護國家政治經濟安全的關鍵領域。方案旨在統籌好總供給和總需求,深化產業內生動力,提振產業發展信心,保持電子信息制造業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為工業經濟穩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方案明確,2025至2026年主要預期目標包括,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加上鋰電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關領域后電子信息制造業年均營收增速達到5%以上。到2026年,5個省份的電子信息制造業營收過萬億元,服務器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75英寸及以上彩色電視機國內市場滲透率超過40%,個人計算機、手機向智能化、高端化邁進。
方案提出,面向行業應用和消費場景,統籌專項資源,持續強化電子產品供給水平;促進人工智能終端邁向更高水平智能創新,鼓勵各地推動人工智能終端創新應用;鼓勵中小企業專注細分領域差異化發展;加快行業標準立項,壓縮標準制定周期;制定知識產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方案還要求,深入落實提振消費專項行動,鼓勵金融機構圍繞電子信息產品發展消費金融業務;強化技術和產品形態創新,提振手機、電腦、電視等傳統電子產品消費;提升智能產品適老化設計水平;引導企業優化出口結構;加強海外政策的跟蹤分析;加力推進電子信息制造業大規模設備更新、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開工建設。
此外,方案明確指導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結合實際完善政策配套措施,因地制宜發揮優勢;不斷完善穩增長政策工具箱;每季度開展穩增長專題調研,組織召開行業發展形勢分析座談會等。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