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探測實驗室由中國國家航天局、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三方共建,是圍繞深空探測領域國家重大科技工程和國際大科學計劃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研究,實現科學、技術、工程融合發展的新型科技研發機構。
當日,由深空探測實驗室主辦的首屆深空經濟與產業發展大會在合肥召開,現場發布了深空互聯網、深空能源、深空生物、深空運輸、深空智能、深空旅游、深空安全等十大產業方向。
該大會以“聚焦深空經濟,引領產業未來”為主題,通過高端對話等形式探討并分析全球深空經濟發展態勢。
深空探測實驗室總工程師史平彥說,深空經濟興起和服務于深空探測活動,具有前沿性、稀有性、探索性和多元性等新特征。“深空經濟包括了對地外資源的開發利用,是從地外星體獲取各類物質和資源,這和太空經濟有本質區別。”
史平彥介紹稱,全球深空探測已從科學探索邁入“資源開發——產業落地”新階段,地外資源開發、深空能源利用、太空旅游等新業態加速涌現。商業航天飛速發展為深空經濟發展提供內在推動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深空探測實驗室主任吳偉仁說,目前,30多家火箭公司、600余家衛星及空間應用公司分布于中國各地。近年來,國外私營公司的探測器陸續著陸月球,雖然成功率低,但也意味著商業探月時代正在來臨。“我們預測,在不久的將來,火星商業探測也將悄然而至。”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