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8月以來,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多地出現長時間高溫悶熱天氣,全國最大電力負荷四次創歷史新高。在迎峰度夏關鍵期,虛擬電廠不僅展現出電力保供潛能,更在助力企業增效方面前景廣闊。
屋頂光伏設備并網發電,工業儲能電池一次次充放電,樓宇空調智能啟停……通過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虛擬電廠正在高效聚合樓宇空調、分布式光伏、儲能設備、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分散資源。它無需依賴實體發電設備,本身不生產電,而是像一位“電廠管家”,通過實時監測和優化調配,有效提升能源系統的靈活性和可靠性。
“我們趕上了虛擬電廠的第一班車。”浙江景興紙業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王愛其說,他們每年都積極參與當地迎峰度夏需求響應,2024年共獲得負荷管理專項補貼84.76萬元。
需求響應,是針對夏季或冬季城市用電高峰期的一種負荷調控機制,通過激勵機制引導電力用戶共同應對電力缺口,實現局部區域削峰填谷的效果。王愛其說,加入響應后,工廠通過調整生產排期,將耗電量小的生產任務安排至“削峰”時段,耗電量大的改至“填谷”時段,不僅最大程度減少對生產的影響,也為全市電力保供出了一份力。
夏日正午,在位于海寧皮革小鎮的快充站,多輛新能源汽車前來充電。午間時段屬于用電低谷,大多數企業午休,但光伏發電量大增。這一時段,電價會下調到每千瓦時0.6元,既能讓新能源汽車充上便宜電,也能消納光伏電量。
“通過虛擬電廠的統一調配,這些新能源汽車作為可調資源,在沒有新增配電設備、沒有新增用電量的情況下,只通過有序調控就實現了用電安全穩定,還可以接入更多充電樁。”國網嘉興供電公司市場營銷部工作人員丁曉良介紹。
虛擬電廠的柔性調節,讓企業嘗到低碳轉型、管理升級的甜頭。浙江闥闥門業科技有限公司新投運2兆瓦儲能項目,通過“兩充兩放”運行機制,每日預計可節省電費超2500元,全年電費成本直降約60萬元。同時,結合企業2.4兆瓦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形成“光伏+儲能”降本減負雙驅動模式,進一步增強調節能力,獲取更多收益。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虛擬電廠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7年,虛擬電廠建設運行管理機制成熟規范,參與電力市場的機制健全完善,全國虛擬電廠調節能力達到2000萬千瓦以上。相關政策的發布,推動虛擬電廠規?;l展,越來越多地方出臺實施細則,明確虛擬電廠參與電力市場的技術標準、補貼機制。能源國企、上市公司、民營企業廣泛參與其中,競爭格局不斷優化。
作為促進新能源消納、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虛擬電廠市場前景廣闊。據華泰證券預測,2025年,我國虛擬電廠市場規模將達到102億元;到2030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