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集團深化國企改革再出重拳。
8月15日晚,中國神華(601088)發布重磅重組預案,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收購控股股東國家能源集團旗下13家核心能源企業股權,標的資產規模達2583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本次交易深刻契合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和資本市場改革要求,將實現“1+1>2”的戰略倍增效應,打造央企資產注入的示范標桿。
千億資產注入,強化能源產業版圖
根據預案,中國神華將整合國家能源集團持有的11家企業100%股權及2家聯營企業分別41%、49%股權,覆蓋煤炭生產、坑口煤電、煤化工、航運物流等關鍵領域。
在煤炭板塊,納入新疆能源、平莊煤業等優質礦區,有效提升資源儲量。其中,標的公司新疆能源下屬新疆準東露天煤礦截至2025年最新核定產能已達3500萬噸/年,是國內第二大露天煤礦,可采儲量超過20億噸,其開采的31號不粘煤具有低灰、特低硫、中高熱值的特性,是優質化工及動力用煤,年產量可滿足2座千萬千瓦級電廠全年需求。
在電力矩陣上,整合國源電力、內蒙建投等企業,強化“坑口煤電”協同優勢通過礦區50公里內建設的發電廠,實現“就地采煤、就地發電”。
在配套產業鏈上,同步收購煤化工、煤炭運銷、港口公司、電子商務等企業,打通產銷全鏈條。
業內人士分析,重組后,煤炭開采主體提供更加穩定的資源供給,坑口煤電和煤制油化工平臺提升清潔轉化利用水平,運輸環節物流網絡自主可控進一步增強,不僅可強化中國神華的市場頭部地位,更通過構建跨區域產能協同體系,推動煤炭產業加速向綠色化、智能化轉型。
經初步審計,標的資產2024年末合計歸母凈資產達938.88億元,相當于中國神華一季度末凈資產的21.6%。通過本次交易,上市公司煤炭資源儲量、發電裝機容量及化工產能將實現增長。
專業化整合路徑,凸顯三大戰略價值
此次重組并非簡單規模擴張,而是國家能源集團踐行“聚焦主責主業”改革要求的重要舉措。
從國家能源集團看,作為集團內部資源的戰略性集聚,可避免同業競爭。此次啟動大規模資產重組,向中國神華系統性注入13家核心煤炭及相關產業主體,就是解決同業競爭問題的有效舉措,可改善國家能源集團與中國神華在煤炭資源開發領域的業務重疊情況。
中國企業聯合會特約高級研究員劉興國稱:“將分散配置的資源整合到同一家企業,不僅可以減少重復投資,還可以在內部統籌優化技術創新、產品研發與產品生產,從而更快地在創新方面取得突破。”
對于中國神華來說,可以進一步優化資產配置,并增強產業鏈協同效應。以“坑口煤電”模式為例,重組后,中國神華可在礦區直接配套建設電廠,通過皮帶或短途鐵路輸煤,將煤炭資源就地轉化為電力,大幅降低物流成本。煤化工與煤炭生產的結合,更將提升資源附加值。
本次預案提出,配套募資對象不超過35名符合條件的特定投資者。通過發行股份募資引入社會資本,可以實現股權多元化。同時中國神華明確“本次交易不構成重組上市”,保持央企控股地位的同時,增強市場活力。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專業化整合路徑,凸顯破解同業競爭難題、釋放全產業鏈協同效應、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等三大戰略價值。
引領行業轉型升級
此次重組發生在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收官之年,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能源集團將旗下分散的煤炭、電力、化工資產注入上市平臺,響應了國務院國資委“推動央企優質資產對接資本市場”的部署,推動優質資源向上市公司集中。交易完成后,中國神華產業鏈完整性將顯著超越同類企業。
標的資產中包含多個坑口電廠資源,其“綜采機械化率超95%”的技術優勢,與神華先進的煤炭開采能力結合,可為全國煤電聯營提供“安全高效、綠色低碳”的示范模板,探索煤電一體化新范式。
在極端天氣頻發、能源安全壓力增大的背景下,整合后的中國神華將形成從“礦井到港口”的完整供應鏈,提升跨區域能源調配效率,增強能源保供能力,為國家能源安全再添保障。
目前,標的資產的審計評估工作仍在進行,交易作價及股份發行數量待定。根據預案,中國神華股票已于8月18日復牌。
中國神華此次千億級重組,既是央企深化專業化整合的必然選擇,也折射出能源行業發展的深層邏輯:從規模擴張轉向產業鏈效能競爭。隨著“新質生產力”理念在能源領域落地,這種以市場化手段優化資源配置、以科技創新驅動全鏈協同的模式,或將成為傳統能源企業轉型升級的核心路徑。未來,隨著配套募資引入戰略投資者,國有資本與市場機制的融合深度值得持續關注。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