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目標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引領下,國家大力推動農村地區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新能源產業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高青縣充分結合本地資源優勢,通過“做優傳統+引入新興”的“雙引擎”發展模式,因地制宜推動新能源發展,打造了“牧光互補”“漁光互補”等“光伏+”綜合應用模式,全市率先建成“集中匯流+分布式儲能”并網示范項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為了實地探究光伏技術在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生態改善與民生保障中的關鍵作用,山東理工大學電氣學院社會“追光筑夢·綠能青風”實踐團于2024年7月15日至27日,深入高青縣綠色能源項目一線,開展“光啟零碳共富 電靚鄉村振興”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參觀學習、座談交流和親身體驗,系統考察了分布式光伏、大型儲能及農光互補等創新模式在推動鄉村經濟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和提升民生福祉方面的顯著成效。
一、追光而行,探索鄉村能源轉型新路徑
推動農村地區能源綠色轉型發展,是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首站探秘:分布式光伏點亮鄉村生活
7月21日,實踐團首站抵達黑里寨鎮楊家村,實地考察了全市首家“集中匯流+分布式儲能”并網項目。整潔的村莊里,光伏板錯落有致,村里的老人在路口聊天,看到團隊在對項目調研,他們主動介紹起來“我們村的項目是全市最早的,經常有人來學習,而且我們還有光伏收益,日子過的越來越好了。”團隊成員了解到,該項目積極響應國家推動分布式能源就近消納、提升電網靈活性的要求,通過配置儲能裝置,有效解決了光伏發電的間歇性問題。該模式不僅穩定了區域電網運行,提升了新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更成為村集體增收和農戶受益的新途徑。
圖為實踐團在黑里寨鎮楊家村分布式儲能前合影
次日,團隊奔赴花溝鎮孫坊村,剛進村,團隊成員就被村口一塊塊光伏板搭建的“光伏長廊”震驚了,在陽光的照耀下,光伏板微光閃爍,村民們在光伏長廊的陰涼下擺攤、下棋、聊天,繪成了一幅安逸祥和的村居畫卷。“我們是全市首個村級‘智能微網’。”孫坊村村支書胡安學向團隊介紹到,這個項目是在集中匯流與儲能基礎上構建的智能微網,實現了主網故障時的無縫電源切換,即使線路停電了,儲能的電也夠全村一天的使用,極大提升了鄉村用電的可靠性與韌性。隨著與團隊成員的深入交流,胡書記回憶起項目剛起步時的艱難,“最難的就是剛開始的時候,老百姓們不懂,也不敢做這個項目,我便一家一家的去解答,一家一家做工作,當第一筆收益到手了,大家的心才放下。現在村里的低保戶也裝上了屋頂光伏,有了穩定的補貼,生活得到了極大的保障。”團隊也深刻感受到光伏發展在改善民生、促進共同富裕中的落地實效。
圖為實踐團與孫坊村村支書胡安學座談交流
(二)深入體驗:大型儲能與創新融合賦能產業
7月25日,實踐團走進蘆湖街道,參觀國電投高青100MW/200MWh儲能電站。作為高青縣首座集中式儲能電站,其建設正是響應國家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的戰略部署。“請大家正確佩戴安全帽,在參觀調研中一切聽從指揮,確保安全,下面由我向大家進行安全交底。”團隊成員在嚴格的安全交底、簽字確認后跟隨工作人員來到了儲能電站。“儲能技術是新能源發展的最關鍵技術之一,具有消除電力峰谷差,實現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平滑輸出,調峰、調頻和備用容量等作用。”負責人王健介紹到。團隊還詳細了解了“千鄉萬村馭風行動”等國家政策在高青的具體規劃,以及綠能零碳交通示范項目的進展。當得知該電站一次充電可滿足3萬戶家庭一日用電、年均可減少燃煤約2萬噸時,同學們無不驚嘆科技力量對節能減排、守護綠水青山的巨大貢獻。
圖為實踐團在進入儲能電站前進行安全培訓
圖為實踐團在儲能電站前進行現場學習
隨后,團隊探訪了唐坊鎮紐瀾地廠區全國最大單體“牧光互補”發電項目。棚頂高效發電、棚內科學養殖肉牛的模式,深度契合國家倡導的“農光互補”“牧光互補”立體發展思路,實現了土地資源高效復合利用。隊員們深刻感受到,這種創新模式不僅為清潔能源發展開辟了新空間,更直接帶動了當地畜牧業發展,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了強勁的綠色動能。
圖為實踐團紐瀾地“牧光互補”現場交流學習
(三)收官之站:漁光互補繪就生態富民畫卷
7月27日,實踐團最后一站抵達趙店村匯祥73.1MW“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項目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立體模式,生動詮釋了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在市派第一書記的帶領下,團隊成員來到村里開展了志愿活動,協助整理村“愛心超市”貨架,了解了本地助農產品,團隊成員也親身體驗了助農直播帶貨活動。這些互動讓同學們切身體會到,光伏產業帶來的收益正通過多種渠道回饋鄉村社區,成為鞏固脫貧成果、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力量。
圖為實踐團體驗助農帶貨直播
二、筑夢綠能,貢獻青春智慧助力振興
此次“光啟零碳共富 電靚鄉村振興”社會實踐活動,將課堂知識與國家戰略、鄉村發展緊密相連。團隊深入國家新能源政策落地的第一線,親眼目睹了新能源在推動高青縣能源結構優化、生態環境改善、鄉村產業升級和農民增收致富等方面發揮的關鍵作用。通過駐村、駐點運維,團隊成員不僅豐富了專業知識,更深化了對國情、社情、民情的認識,增強了服務國家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追光筑夢,步履不停。山東理工大學電氣學院的青年學子們將以此次實踐為新的起點,繼續關注新能源發展,積極投身科技創新,努力將所學知識轉化為服務鄉村、建設國家的青春力量,共同譜寫鄉村振興的綠色新篇章!
圖為實踐團在高青縣黃河安瀾灣團隊合影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