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東,一座外資食品級再生塑料工廠正成為中國塑料循環經濟轉型的典型案例。隨著“減塑、降碳、循環”成為國家綠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家位于江西的工廠正在推動一場關乎產業鏈重塑的實踐:從生產線的全面升級,到食品級質量體系的建立,再到與國際品牌供應鏈的深度接軌,它所經歷的變革正在清晰地刻畫出中國高質量循環經濟的未來輪廓。
這家工廠名為歐綠保龍一新材料(江西)有限公司,隸屬于歐綠保亞洲集團。在過去兩年里,它成為國內少數能夠生產食品級 rPET(再生聚酯)的外資工廠之一。主導這一改造的人,是 歐綠保亞洲集團塑料回收事業部的負責人呂佳清女士——一個在再生塑料行業摸爬滾打近十五年的職業女性。
與大多數行業技術人員不同,她的工作不僅涉及工廠的升級與運營,還牽動著政策、品牌、國際標準和區域供給側改革。她說,“一個工廠真正要站得穩,靠的不只是產能,而是整個體系的透明度、可信度和可復制性。”在中國塑料循環經濟尋求脫離“低價值回收”路徑的當下,江西工廠的經驗,正在成為行業觀察者關注的樣本。
把一座工廠“重新建好”:她試圖為中國建一個食品級再生的新標尺
在 2023 年進入 ALBA 之前,呂佳清已經在威立雅集團等跨國公司積累了十余年的循環經濟實踐經驗。進入江西項目后,她發現的問題并不意外——這是許多中國再生材料工廠普遍面對的挑戰:技術體系不完全、生產標準不統一、上下游原料質量參差、品牌認證難度大。
她的做法是帶領團隊從底層重建,“技術上不升級,永遠達不到食品級”。這不僅是產線改造,更是一場對行業底層邏輯的顛覆。她推動一次覆蓋幾乎所有關鍵節點的升級:生產線按照食品級 rPET 要求重新設計運行邏輯;清洗、熔融、過濾等關鍵環節的控制精度與穩定性提升;管理體系強化,按照國際認證要求建立可追溯體系;引入 5S 現場管理,讓工廠從“能生產”轉向“能穩定生產”……
“很多人以為食品級靠設備,其實更多靠體系。”她說。一年后,江西工廠的產品質量穩定提升,能夠進入國際品牌供應鏈——這是國內極少企業能實現的。而驗證這套體系最好的試金石,正是通往國際品牌那扇苛刻無比的“認證之門”。 食品級 rPET 要進入品牌供應鏈,需要通過長達數月甚至一年的技術認證。截至目前,江西工廠已獲得聯合利華、伊利、得力等國內外品牌的認可。這些認證背后,包括大量的工藝驗證、數據交互、穩定性測試。“這是一個讓中國生產體系真正被全球市場看到的機會。”她說。
2024 年,江西工廠被評為當地“市屬優強工業企業”。這個稱號背后,更多是地方政府對“綠色制造、產業升級與清潔生產”的綜合判斷。
從一個工廠到一條產業鏈:她試圖推動中國塑料循環經濟跨過“食品級”門檻
如果說江西項目的升級是一場工廠層面的革新,那么呂佳清更重要的影響,是她正試圖把這套邏輯推動到行業層面。食品級再生塑料是全球循環經濟的關鍵環節,但在中國仍處于起步階段。原因既包括政策限制,也包括技術標準、回收體系、市場認知等結構性難題。呂佳清帶領的團隊,是最早推動政策與行業對話的一批人之一。
作為歐盟商會“推動開放食品級再生 PET 應用政策”工作組的牽頭人之一,她參與了政策研討、國際案例整理與行業反饋。她反復強調:“如果沒有政策層面的突破,中國永遠只能停留在‘大規模回收’而不是‘高價值循環’。” 在她推動的框架中,食品級并不是終點,而是中國循環經濟走向高質量階段的起點。
過去,中國向世界出口大量再生塑料原料,但在品牌供應鏈的“高端段位”常缺席。而她參與重建的江西工廠正在改變這一個現狀:技術標準對齊歐美、品質穩定能滿足長期合同需求、可追溯體系讓品牌端愿意信任。她把這種理解為一種“結構性進位”,“當品牌開始在中國采購食品級循環材料,這條產業鏈的價值才真正被抬升。”她不無深意地表示道。
在江西之外,她也在推動另一項變化:讓中國循環保技術成為國際能力的一部分。例如,AI 自動化分選在她推動下將被引入東南亞市場,再反向引起德國總部關注。中國的技術第一次成為跨國集團內部的“示范案例”,這是行業觀察者過去少見的方向。
談及中國塑料循環經濟的未來,呂佳清女士有著更為長遠的觀察。在她看來,傳統的“生產—使用—廢棄”的線性模式已經難以支撐行業的未來。隨著國際品牌可持續采購比例提高、跨國法規趨嚴、碳足跡核算全面啟動,中國必須建立高質量循環供應鏈。江西工廠的實踐表現,中國在這一領域有可能不是追趕者,而是可能的領跑者。
在采訪中,呂佳清多次強調“工廠不是目的”,在她的理解中,一個工廠的成功只是結果,真正重要的是:一套能被重復、能被放大、能被國際認可的體系;一條讓品牌、供應鏈與政策共同參與的循環路徑;一個讓中國從“回收大國”走向“高價值循環強國”的可能。
她的工作并不喧鬧,也難以通過簡單數據呈現,但在行業深處,它正在發生影響:讓中國逐步具備高端食品級再生材料的生產能力、品牌供應鏈進入能力、國際技術輸出能力以及政策層面的可討論空間。
未來,中國塑料循環經濟的面貌會如何,沒有人能完全確定。但在江西的這座工廠里,一個更“可持續、更成熟、更高質量”的方向,已經顯現出雛形。
真正的改變往往發生在不引人注意的角落。在中國塑料循環經濟的結構性升級中,呂佳清正在推動這樣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