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至23日,以“萬物互聯 智能領航”為主題的2025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在湖北武漢舉行。作為5G賦能千行百業的典型場景,“5G+工業互聯網”是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力量。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李樂成在開幕式上表示,我國將實施工業互聯網和人工智能融合賦能行動,拓展“平臺+智能體”服務,優化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實施工業互聯網和重點產業鏈“鏈網協同”行動,分行業制定融合應用指南,打造“5G+工業互聯網”升級版,加快5G工廠建設,加強6G與工業融合的前瞻研究。
融合創新成果顯著
在汽車制造領域,依托與聯通的合作,國內車企建成行業首條5G汽車焊裝柔性試制產線,將新車型產線調整時間縮短90%;家電制造龍頭企業通過部署5G-A工業基站,打造世界級5G-A黑燈工廠;在電器制造領域,全球首條5G+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柔性生產線將單產線產能提高12%……
中國聯通發布的這一組數據,為5G對工業制造的賦能提供了直觀佐證:從焊裝到調試,從排產到品控,從倉儲到物流,5G正加速融入工業生產每個環節。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5G應用已融入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86個,案例總數超13.8萬個;部署5G行業虛擬專網6.4萬個,培育技術先進、特色鮮明的5G工廠1260個,全國“5G+工業互聯網”建設項目超2萬個,助力傳統產業提質增效,不斷催生新模式新業態。
“我國‘5G+工業互聯網’發展成果顯著:應用規模化推進,5G終端加速普及,標準建設全球領先。”華為公司副總裁、ICT Marketing與解決方案銷售總裁劉康介紹,我國牽頭制定全球首個工業5G國際標準,以及工業網絡5G通信技術通用要求等規范,累計形成3項以上國際標準,超過100項國家和行業標準。“5G+工業互聯網”加速轉型,5G工廠質效雙升。
AI應用多點開花
從輔助環節到核心生產,從單點應用到全鏈路重構,人工智能正推動“5G+工業互聯網”向智向新而行。
“人工智能不僅正在重塑汽車產品與用戶體驗,更深度重構企業的‘研、產、供、銷、服’全價值鏈,驅動企業降本增效與模式創新。”東風汽車集團副總工程師、戰略規劃部總經理楊彥鼎介紹,以汽車產業為例,生成式人工智能使設計效率提升超過8%,接近九成的汽車企業已經引入人工智能輔助經營,超過65%的汽車企業已經在規劃設立人工智能專職崗位。
“未來的重點不僅是連接,更是基于5G網絡采集的海量數據與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技術的深度融合。”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首席專家陸晉軍表示。
從汽車到醫藥,從鋼鐵到家電,AI智能體、人形機器人等前沿技術成果正在延伸。陸晉軍談道,工業互聯網和人工智能融合應用已經多點開花。
在醫藥行業,分子大模型正在成為創新的“超級大腦”;在鋼鐵行業,AI作為效率和質量的優化大師,在轉爐煉鋼大模型方面已得到深度應用;在家電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大模型”正在賦能供應鏈管理模式,使整體效率、庫存周轉等得到顯著優化。
“未來,人工智能將向企業運營的各環節深度滲透,推動定制化生產與精準化服務模式普及。”楊彥鼎說。
李樂成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推動工業互聯網“向智”躍升,統籌新型基礎設施“向優”布局,加快行業融合應用“向新”拓展,促進產業合作生態“向實”共贏。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