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海上風電市場的高速發展,國產技術又一次迎來重大突破。
9月9日,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海上漂浮式風機基礎在藍水集團廣西北海基地成功交付,該平臺由三峽集團主導研發,藍水集團廣西公司建造,單機容量達16MW(兆瓦),建成后年發電量約4465萬千瓦時。
該項目從開工到完工交付歷時近五個月,效率開創行業之最。同時,該平臺機組關鍵零部件已實現100%國產化,并采用創新型系泊系統、動態壓載系統等一系列新工藝與新材料,配備了完整的海洋環境等監測系統,這樣的設計方案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項目的交付不僅是我國在漂浮式裝備領域的重大技術突破,更標志著我國海上風電裝備制造業向深遠海又邁進了一步。
中國海上風電從蹣跚起步到蓬勃發展跨越近三十年時間,藍水集團不僅是時代變遷的見證者,更是推動中國市場占據全球主導地位的重要參與者。
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藍水集團已從單一勞務分包業務發展成集能源裝備、海洋牧場裝備及海洋工程裝備多元化業務于一身的集團化公司,成為在國內海上風電裝備領域的重要一員。
藍水集團成立于1996年,早期以海洋油氣裝備建造勞務分包為主業。2007年11月,國內首臺1.5MW海上風機在渤海綏中油田投運,正式拉開我國海上風電發展的序幕。藍水集團抓住時代機遇,開始涉足海上新能源領域。
2008-2009年,藍水集團在山東海陽、江蘇南通兩地相繼投資建造兩家船廠,初步具備海洋工程裝備制造能力。同時,藍水集團通過參與海洋油氣裝備建造,積累了鋼結構加工、海上安裝等核心技術,并培養了一支熟悉海洋環境作業的工程團隊。
2016年前后,藍水集團在江蘇鹽城、南通等地擴建海工基地,配備大型龍門吊、深水港池等設施,年產能逐步提升至數十臺(套)海上風電基礎裝備。
國家“十二五”規劃對海上風電的扶持政策(如補貼、并網保障)為藍水提供了市場機遇。其承接的江蘇濱海、東臺等海上風電項目的基礎結構訂單,推動了企業營收快速增長。
與此同時,藍水集團加速全產業鏈布局。在上游,與寶鋼股份(7.470, -0.05, -0.66%)等鋼鐵企業建立戰略合作,確保海工用鋼的穩定供應,并共同研發耐腐蝕性更強的新材料。在下游,成立工程物流子公司,構建從裝備制造到海上交付的一體化服務能力。
2017 年,藍水集團在江蘇省射陽投資建立江蘇長風海洋裝備制造有限公司,該基地僅用8個月建成投產。
經過十年的探索與快速發展,藍水集團在國內海上風電基礎裝備市場的份額快速提升至30%以上。
藍水集團對中國工業報表示,集團前十年的發展,本質上是技術能力、產能布局與政策紅利和諧共振的結果。公司從傳統勞務分包商轉型為海上風電裝備領軍企業的路徑,呈現了中國企業向高端制造業升級的典型樣本:即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技術合作與自主創新突破“卡脖子”技術,依托全產業鏈整合構建成本壁壘,最終在政策支持下實現規模擴張。這也為藍水集團下一步在深遠海風電和漂浮式技術的探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9-2023年,藍水集團持續發力,在廣東、廣西相繼建設海工建造基地。截至目前,其在國內的基地共有六個。
彼時,國家“十四五”能源規劃明確提出“建設深遠海海上風電基地”“推進海洋牧場與海上風電融合發展”等目標。藍水集團于2022年進行戰略重組,升級為深水浮式風電平臺、海上油氣,LNG模塊和水產養殖設備等建造基地。同年,藍水集團又將目光首次瞄向了海外市場,開始進軍蘇格蘭市場。
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藍水集團已從單一勞務分包業務發展成集能源裝備、海洋牧場裝備及海洋工程裝備多元化業務于一身的集團化公司,成為在國內海上風電裝備領域的重要一員。
從“跟跑者”到“領跑者”
藍水將以新質生產力為核心驅動力,推動深遠海能源開發進入“中國方案”主導的新紀元。
我國海上風電發展雖然起步較晚,但得益于政策支持、技術創新等,已迅速成長為全球最大的海上風電市場。藍水集團作為國內最早一批從事海上風電行業的企業,見證了整個中國海上風電發展歷程。
藍水集團表示,多年來已在地域、產業鏈、加工能力等多方面建立了競爭優勢。
截至目前,藍水集團已為中國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打造了多個“首創”“之最”項目。
2023年5月
藍水集團和湛江灣實驗室舉行現代化海洋牧場裝備研制合作簽約儀式,會議透露全球首例全潛懸浮定深高抗臺養殖平臺“恒燚一號”2023年9月下水。
2024年5月
藍水集團與中國船舶(34.980, 0.96, 2.82%)集團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舉行2+2+2艘大型半潛運輸船項目簽約儀式,大型半潛運輸船是全球最寬的無常規艏樓四島式半潛運輸船,具備載貨能力強等特點。
2024年12月
在廣東揭陽市惠來縣臨港產業園的藍水集團工程裝備制造基地,由藍水集團廣東公司制造的龍門吊,歷時6個月成功豎起,這是亞洲最高、吊重最大的龍門吊。
2025年4月
藍水集團在海上風電領域連續取得重要進展,三大基地同步啟動標志性項目,包括藍水集團廣東揭陽基地正式開工建造華電海上風電深水導管架項目、廣東陽江基地順利啟動中廣核陽江導管架項目、廣西北海基地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風電平臺“三峽領航號”基礎項目開工。
2025年9月
“三峽領航號”基礎項目成功交付。
“十五五”規劃即將開篇,又恰逢藍水集團即將進入“而立之年”。展望未來,藍水集團表示,將以“深海能源革命引領者”為定位,聚焦漂浮式風電規模化、海洋油氣高端化、產業生態全球化三大戰略方向,通過技術創新與產能布局重構行業競爭格局。作為中國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的標桿企業,藍水將以新質生產力為核心驅動力,推動深遠海能源開發進入“中國方案”主導的新紀元。
按藍水集團的計劃,到2030年,預計總營收突破300億元。其中,漂浮式風電裝備占比超50%,海洋油氣及氫能裝備占比30%。北海、揭陽、湛江三大基地形成年產100萬噸海工裝備的綜合產能,支撐全球50GW以上深遠海風電項目建設。市場份額方面,在國內漂浮式風電基礎市場占有率鞏固在60%以上,國際市場訂單占比35%。
同時,藍水集團計劃在漂浮式基礎技術、模塊化制造工藝、綠色制造體系實現突破。在漂浮式基礎技術上,實現16兆瓦以上機組基礎國產化率100%,開發抗臺風等級達17級的半潛式、張力腿式基礎。在模塊化制造工藝上,將海上風電換流站建造周期從20個月壓縮至15個月。在綠色制造體系上,單位產值能耗較行業平均水平低20%,北海基地建成國家級零碳工廠,光伏發電覆蓋基地30%用電需求。
從“中國智造”到“全球標準”
在藍水集團看來,能同時在中國和歐洲兩大市場站穩腳跟并擴大優勢的企業,才能成為行業真正的“領跑者”。
要想成為真正的“領跑者”,僅局限在國內市場還遠遠不夠,出海是必經之路。而藍水集團更是將海外戰略重心集中在中高端市場——歐洲。
“數年前,歐洲市場曾占據全球80%以上的裝機容量,截至目前,這一比例仍然高達45%。由于歐洲的能源危機和減碳、綠色能源轉型目標,歐盟目標到2030年新增裝機容量130GW,到2050年新增裝機容量300GW,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藍水集團相關人士對中國工業報表示。
據悉,藍水集團從2022年開始在蘇格蘭市場布局,投資歐洲本土化建造基地,和歐洲一流的設計單位、總包方建立了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掌握一線技術、商務動態,持續為其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
基于這些先進的設計方案,藍水集團進行集成并制定了一套柔性解決方案,使得藍水集團在面對設計方案時能夠迅速調整并響應以達成準確快速且批量化的交付。同時,在此基礎上升級迭代藍水集團的建造場地及硬件設施,使得藍水集團始終在建造交付能力上充分匹配最新產品的特性要求,能夠在競爭中持續保持引領優勢。
經過幾年的布局,藍水集團已獲得歐洲市場的認可。2025年4月,蘇格蘭政府商業大臣理查德·洛克海德、蘇格蘭政府駐華代表柯春娜及蘇格蘭國際發展局亞太和中國區領導一行訪問了藍水集團上海總部,雙方就藍水集團積極參與蘇格蘭海洋風電項目供應鏈建設做了積極友好的交流。
2025年10月,藍水集團再度與挪威客戶成功簽署高端智能養殖裝備項目合約。
相比于其他國內企業,藍水集團在理解客戶需求等方面都保持著領先優勢。截至目前,藍水集團幾乎與所有歐洲主流開發商、設計單位及總包方均保持了長期緊密的聯系并提供了解決方案。
在藍水集團看來,能同時在中國和歐洲兩大市場站穩腳跟并擴大優勢的企業,才能成為行業真正的“領跑者”。藍水集團將以技術創新為矛,產能布局為盾,在漂浮式風電等領域形成不可替代的競爭優勢。通過構建“研發-制造-運維-金融”全鏈條生態,藍水集團不僅要成為全球深海能源裝備的主要供應商,更要主導制定漂浮式基礎設計、海上氫能儲運等領域的國際標準,推動中國從海洋能源開發大國向技術輸出強國跨越。正如藍水集團董事長竇建榮所言:“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讓深海能源開發像近海作業一樣高效、安全、可持續,為全球碳中和貢獻中國智慧。”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