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記者從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下稱西物院)獲悉,由該院自主研發的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朗繆爾探針系統,近日在法國ITER組織總部通過了探針體、電源系統、儀控設備等關鍵核心技術與工藝的最終設計評審。這標志著我國在ITER計劃關鍵診斷系統研制中取得重要進展,為后續系統制造和整體交付打下堅實基礎。
朗繆爾探針是ITER偏濾器上的重要診斷部件,將在高熱負荷條件下工作,主要用于測量偏濾器靶板附近等離子體的溫度、密度等關鍵參數,為ITER裝置的運行和優化提供關鍵數據支持。我國承擔的朗繆爾探針項目全部由西物院獨立完成,項目產品未來將安裝在裝置的2號、10號、14號扇段偏濾器位置。
多年來,西物院是ITER重要項目合作伙伴——自2015年與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簽署朗繆爾探針初步設計合同以來,研究團隊已完成4版產品設計、研發、材料制造和測試等系列認證。去年,西物院還聯合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協同攻關,成功完成探針5000次10MW/m2測試和300次20MW/m2熱循環測試,突破目前聚變堆用朗繆爾探針熱負荷承受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