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黄色三级网站,国产无遮挡又黄又大又爽在线观看 ,无限资源免费观看大全在线看 ,黄页精品网在线观看,男女特黄A片视频,无码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午夜电影电影院在线观看,在线观看韩国精品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電力
  • 核電
  • 自主核電點亮千家萬戶(“十四五”,我們見證這些硬核突破⑧)

自主核電點亮千家萬戶(“十四五”,我們見證這些硬核突破⑧)

2025-11-11 08:57:19 人民日報海外版
核電是優質高效的清潔能源。中國始終將核安全作為核電發展的生命線,堅持采用最先進的技術、最嚴格的標準發展核電。
 
“十四五”時期,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國和一號”、第四代高溫氣冷堆等多個標志性工程建成投運,為保障能源安全、促進低碳轉型作出了重大貢獻。目前,中國核電總體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一,在運核電機組長期保持安全穩定運行。
 
打造嶄新“國家名片”
 
今年5月14日,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實現連續安全穩定運行1000天,持續向社會穩定輸送清潔電力超370億千瓦時。
 
這臺機組投入商業運行時,恰逢“十四五”首年。首堆設備國產化率超過88%并獲得700余件專利、120余項軟件著作權,單臺機組每年等效減排二氧化碳約816萬噸,與巴基斯坦、阿根廷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達成合作意向,成為全球在運、核準在建機組總數最多的三代核電技術……“十四五”時期,“華龍一號”加速成為嶄新的“國家名片”。
 
“華龍一號”到底“強”在哪兒?
 
據介紹,“華龍一號”是在中國30余年核電科研、設計、制造、建設和運行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全球最新安全要求研發的百萬千瓦級先進壓水堆核電技術,是采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壓水堆核電創新成果。“華龍一號”從堆芯設計、燃料組件選型到一回路系統等總體設計都是自主完成。這種自主,是貫穿技術研發、工程設計、裝備制造、建設運營和標準制定的全鏈條、系統性自主。
 
從設計理念看,“華龍一號”把安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據中核集團首席科學家、“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介紹,歐洲和美國對三代核電抗震要求不同,“華龍一號”選擇了更高標準的0.3g,即核電站要扛得住9度以上的地震烈度。這對整個核電站的設計影響巨大。在研發團隊持續攻堅下,“華龍一號”完全滿足嚴苛的抗震要求,具有了更好的廠址適應性。
 
從裝備制造看,“華龍一號”展現了中國強大的工業實力。“目前,‘華龍一號’的設備國產化率已逐步提升至95%以上,從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到主泵、數字化儀控系統,關鍵設備和核心零部件均已實現自主設計和制造。比如,‘華龍一號’堆芯采用了177組燃料組件,這一創新設計使堆芯功率分布更加均勻,提升了機組的安全性和經濟性。”中核國電漳州能源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江振標說。
 
從建設施工看,“華龍一號”建設者們精益求精確保萬無一失。“如果把反應堆廠房看作是核電站輸出動力的‘心臟’,那么預應力系統就是牢牢護住這顆‘心臟’的雙手。”中廣核防城港核電工程管理部建安工程科科長徐朝臣舉例說,為確保預應力系統施工萬無一失,施工團隊經過260余次試驗,最終在1.2萬個數據基礎上確定了漿體配合比和制備工藝,實現了外加劑的國產化。
 
自主創新攻堅克難
 
如今,以“華龍一號”為代表的自主核電技術,正在為中國構筑起強大的能源保障體系。
 
中國核電發展中心主任茍峰介紹,“十四五”時期,全國新核準建設核電機組46臺、新增裝機5450萬千瓦,運行裝機容量、年發電量均增長約30%。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在運核電機組達59臺,總裝機容量為6248萬千瓦;核準在建機組53臺,裝機容量達6293萬千瓦,總裝機規模已突破1.25億千瓦,連續保持世界第一。
 
從福建福清到廣西防城港,從山東石島灣到海南昌江,一批核電示范工程建設加速實施。其背后的“支撐力”,來自中國自主核電創新能力的顯著提升。
 
“十四五”時期,以東方電氣、上海電氣、中國一重等為代表的大型核電裝備企業研發制造能力快速提升,打造出一條規模大、門類全、水平高、能力強的核電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自主創新,必須攻克關鍵設備。“如果要問哪一個設備的攻關最為艱難,我認為是核電站的數字化儀控系統,即‘核級DCS’。這種設備被稱為核電站的‘中樞神經系統’,直接關系著核電站的運行安全和效率,技術壁壘極高。”江振標說,在有關部門支持下,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中核控制系統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組成聯合研發攻關團隊。為了一個信號的毫秒級響應,團隊通宵達旦地調試設備;為了模擬最極端工況,團隊進行成千上萬次的測試,“最終,我們成功實現了核級DCS‘龍麟系統’在‘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機組的首次全面應用。”
 
——自主創新,不是單點突破,而是多頭并進;不僅是吸收借鑒,更是探索開拓。今年10月16日,中核集團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塊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玲龍一號”一回路冷態功能試驗圓滿成功。作為“十四五”規劃的核能先進堆型示范工程之一,“玲龍一號”是繼“華龍一號”后又一國內自主創新重大核電成果,沒有現成堆型可供參考。
 
中核集團海南昌江核電相關負責人介紹,“玲龍一號”是全球首個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安全審查的陸上商用模塊化小堆。“玲龍一號”具有小型化、模塊化、一體化、非能動的特點,集成了多項創新性技術。比如,采用一體化設計,將反應堆冷卻劑系統集成為一個反應堆模塊,將直流蒸汽發生器置于反應堆壓力容器內以減少主回路管道,從而滿足“既小又安全”的要求。
 
安全穩定領跑全球
 
自主核電點亮千家萬戶,牢牢建立在“安全環保”這條底線的基礎之上。截至目前,中國在運核電機組已安全穩定運行超過600堆年,連續9年獲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WANO)綜合指數評分全球第一。根據2024年WANO公布的綜合指數,全球滿分機組中高達43.18%來自中國。
 
看硬件,核電站安全環保意味著每一個零件都不能出現瑕疵。
 
“國和一號”是依托“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開發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非能動壓水堆核電技術,具備整機全國產化能力。基于該項成果的“國和一號”示范工程1號機組于2024年9月實現首次并網發電。
 
一臺核電機組有上萬個閥門,有的用于切斷或接通管路,調節核電站水、蒸汽等非腐蝕性介質的流動,有的用于壓力與安全保護。但閥門是個“易耗品”,不及時修復可能引發設備故障。
 
在“國和一號”中,國家電投集團國核示范管閥維修工于德寶在守護閥門安全上有絕活。他的研磨手法被業內譽為“教科書級”,他獨創的“藍油導向復驗法”讓密封面檢測精度提升數倍。“閥門研磨是‘聽聲辨質’的學問。當研磨聲從粗糙變得細膩,就像金屬在唱歌。”于德寶說。
 
看軟件,核電站安全環保離不開一整套嚴謹科學的建設和管理體系。
 
在浙江三澳核電工程現場,建設方通過流程在線、設備在線、數據利用、自動預警,實現了數據互通互聯,每年減少人工工作量約70萬人工時。“我們通過視頻監控、人臉識別、車輛定位、溫濕度環境監測等方式對施工全過程、全方位實時監測,及時發現潛在的安全隱患和質量問題。”中廣核蒼南核電有限公司信息文檔部副經理孫方興說。
 
安全殼打壓(CTT)試驗中,建設團隊提前一年籌備,梳理機組冷試、熱試和關鍵路徑異同點,明確試驗目標、時間節點和責任分工。“試驗團隊嚴格遵守程序要求,精準控制島內增/降壓速度,首次實現了‘華龍一號’機組CTT前貫穿件試驗全部合格,內層安全殼泄漏率試驗結果達到國家標準中最優秀的A級。”中廣核蒼南核電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兼技術支持部經理鄧平赳說。
 
2024年,全國核電發電量4469億千瓦時,占全國總發電量的4.5%,相當于等效減少標準煤消耗約1.4億噸,減排二氧化碳約3.7億噸。自主核電在保障能源電力安全供應的同時,發揮了顯著的生態環保效益。
 
一次次硬核突破、一個個亮眼成果、一組組扎實數據,書寫著新時代中國和平利用核能的故事,中國自主核電加速走向世界、造福人類,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本報記者 王俊嶺)
 
數據鏈接
 
目前,全國在運核電機組達59臺,核準在建機組53臺,總裝機規模已突破1.25億千瓦,連續保持世界第一
 
“十四五”時期,全國新核準建設核電機組46臺、新增裝機5450萬千瓦;核電裝備材料自主化能力水平大幅提升,新建項目國產化率達到90%以上
 
“十四五”時期,中核集團WANO滿分機組比例連續3年世界第一、核電工程建造安裝能力世界第一
 
“十四五”時期,中國廣核集團累計科技創新資金投入超過270億元
 
數據來源:國家能源局、中核集團、中國廣核集團等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