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南山區,一座“超級充電寶”正在悄然運轉。
它不依賴煤炭,也不靠風和陽光,卻是包括皖蘇滬在內的華東電網調峰填谷、保障安全的關鍵力量。
“超級充電寶”為何物?它又是如何保障供電安全的?帶著問題,記者來到位于安徽省績溪縣的伏嶺鎮一探究竟。
“超級充電寶”名叫抽水蓄能電站,通常由上水庫、下水庫、輸水系統和地下廠房等組成。“電站運轉的原理,是在夜間用電低谷時,利用電網中富余的電能,驅動水輪機運作,將水從地勢較低的下水庫抽至山頂的上水庫儲存;等到白天用電高峰來臨時,再將上水庫的水排入下水庫,驅動水輪發電,將勢能重新轉化為電能。”國網新源安徽績溪抽水蓄能有限公司黨委黨建部主任姜紅偉介紹說。
隨著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裝機比例持續提高,其發電的間歇性與波動性對電網穩定構成挑戰。因此,抽水蓄能電站憑借快速響應和靈活調節能力,成為電力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穩定器”。
在姜紅偉看來,利用上下庫高低落差,低谷充電,高峰放電,便是這座“超級充電寶”滿足高峰需求,緩解電網壓力,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綠色運行的核心所在。
姜紅偉帶著記者來到電站的上水庫。初秋時節,在山下穿著還有些熱的長袖襯衣,來到這里已經能明顯感覺涼意襲身。“電站上下水庫的高差有643米,溫差差不多得有四五度,感覺到涼很正常。”姜紅偉笑著說。
而電站選址于此,正是看中績溪縣作為首批“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生態環境優越,山巒疊嶂、水系縱橫,可以為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提供理想條件。
據姜紅偉介紹,績溪抽水蓄能電站,于2014年12月開工建設,2021年2月全部機組投產。電站共安裝有6臺30萬千瓦可逆式機組,裝機容量達180萬千瓦,是目前安徽省規模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
這座“超級充電寶”對于華東電網的重要性,一組數據足以充分說明。截至2024年,電站累計發電24.79億千瓦時,緊急響應電網需求106次,啟動成功率達100%,有力支撐了華東電網迎峰度夏期間的調峰、填谷和清潔能源消納。而在經濟效益方面,2024年電站實現產值16.84億元,稅收1.13億元,顯著拉動了地方就業和基礎設施建設。
最重要的則是電站為環保做出的貢獻。電站年均減少煤炭消耗約21.6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7.5萬噸、氮氧化合物約1079噸、二氧化硫約2879噸。榮獲“國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稱號,成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典范。
目前,績溪縣正加快推進新的抽水蓄能項目布局。位于荊州鄉和家朋鄉的績溪家朋抽水蓄能電站已于2024年10月獲核準,裝機容量140萬千瓦,總投資約84億元,計劃于2030年實現全機組發電。建成后,將進一步優化華東電網結構,增強系統調節能力。此外,上莊抽水蓄能電站也已進入選址規劃階段,擬建裝機120萬千瓦,具備水頭高、移民少、投資效益好等優勢,正積極爭取納入國家和省級發展規劃。
從績溪到家朋再到上莊,一座座“超級充電寶”在皖南群山中拔地而起,不僅強化了電網韌性,更將當地的生態資源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優勢。
記者從國家能源局獲悉,截至今年8月底,我國抽水蓄能電站總裝機容量達到6236.5萬千瓦,已完成“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的6200萬千瓦裝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