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中國風機制造商明陽智能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在蘇格蘭建設英國首個全產業鏈一體化風電機組制造基地,預計投資總額為15億英鎊,折合人民幣約為142.10億元(以2025年10月10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折算),將用于建設海上與漂浮式風電機組制造工廠。
據悉,蘇格蘭境內多個選址已進入最終候選名單,目前最優選址為因弗內斯附近的阿德西爾港。該基地將為英國及出口市場提供海上及浮式海上項目所需設備,預計創造1500個新崗位,后期階段還可能新增1500個就業機會。
根據規劃,該項目將分三階段實施,將打造服務英國、歐洲及其他非亞洲市場的海上風電樞紐:
第一階段投資7.5億英鎊建設先進制造基地,生產風機機艙及葉片,預計2028年底實現首批投產。
第二階段將擴建設施與基礎設施,支持英國大規模部署浮式海上風電技術。
第三階段則圍繞樞紐打造海上風電產業生態系統,涵蓋控制系統、電子設備及其他關鍵部件制造。
明陽智能稱,該項目的資金來源于公司自有資金、自籌資金(包括但不限于公司2022年發行全球存托憑證募集的資金及未來銀行融資)。
此外,本次投資將明陽智能的海上風電技術引入北海區域,有助于加速漂浮式風電技術的商業化進程。通過在當地設立完整的生產和服務體系,公司將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在英國落地。
蘇格蘭海岸浮動風力渦輪機明陽智能此次投資計劃正值英國加速清潔能源轉型之際。今年7月,英國政府發布《清潔能源產業部門計劃》,提出到2035年實現清潔能源年度投資翻番,并將推動風電、氫能、核能、碳捕集與封存、熱泵等關鍵技術發展,力爭將英國打造為“清潔能源超級大國”。
除明陽智能外,由中資企業海外主導開發的還有英奇角(Inch Cape)歐洲海上風電項目。該項目位于蘇格蘭北海區域,規劃裝機容量1.08GW,風電場距離蘇格蘭敦提海岸15公里,由國投電力(13.870, 0.24, 1.76%)全資子公司英國紅石能源公司與愛爾蘭公用事業公司合資成立的Inch Cape Offshore Limited負責開發和建設,全部投產后可同時為超過一半的蘇格蘭家庭供電。
蘇格蘭英奇角海風項目首批單樁截至去年年底,風電首次成為英國最大的單一電力來源,風力發電占比從2023年的29%上升到2024年的30%,取代燃氣發電廠成為主要電力來源。
十多年前,英國曾是全球海上風電的先行者,擁有全球第二大的累計裝機容量。
但2020年后,隨著風電技術迭代速度加快和大容量風機的出現,制造成本與供應鏈復雜度同步上升。
歐洲能源危機、原材料上漲、運輸和人工成本飆升,令英國的風電項目頻頻延期或流拍。2023年英國第5輪海上風電招標甚至遭遇了無人競標的困境。
如今,來自中國的明陽智能成為潛在的“救火隊”——既是技術合作,也是一場地緣博弈考驗。
“雙轉子”深遠海漂浮式能源島吊裝現場今年6月,美國官員就中國一家風力渦輪機制造商參與英國海上風電場建設一事向英國政府表達關切,并謊稱中國公司的設備存在安全風險。
中國駐英使館做出回應,稱“美國官員聲稱中方設備存在安全風險的說法完全沒有根據”,指責這是“為破壞中英合作制造借口”的做法。
過去兩年間,明陽智能與英國及蘇格蘭政府已就該項目進行廣泛磋商,并與大英能源公司(Great British Energy)、英國國家財富基金、蘇格蘭國家投資銀行、英國皇家地產(The Crown Estate)及英國出口融資署(UK Export Finance)進行了詳細的商業討論。該投資計劃尚待英國政府最終批準。
此前,英國政府設定的目標是到2030年海上風電裝機50GW,目前僅完成約15GW。如果沒有新的制造能力,這一目標幾乎無法達成。
地緣政治的博弈,讓這場商業合作蒙上不確定色彩。但英國的能源現實迫使決策者不得不面對一個簡單問題:如果拒絕中國,英國的能源轉型能否按時完成?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