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地上鐵“三力共擎·拐點革新”暨2025屆創連大會在深圳舉行。作為新能源物流行業一年一度的行業盛會,本次大會通過主論壇的深度分享,清晰勾勒出產業發展的“大勢全景圖”,系統擘畫未來前行方向;而三大分論壇則聚焦細分領域,以精準解讀與深度研討,層層剖析產業轉型升級中的 “關鍵深水區”,為破解行業痛點提供了極具價值的思路與視角。

2025年正值地上鐵成立十周年之際,在本屆大會上,地上鐵綠色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張海瑩發表了《十年鋪路 十年急行》主題演講,在回顧了地上鐵過去十年成長的歷程的同時,也展望了行業下一個十年的發展藍圖。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城市交通與現代物流研究所副所長甘家華、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副處長、商用車市場研究負責人謝國平、車百會副理事長師建華、寧德時代商用產品總工鐘瑞坤、華夏金租副總裁鄭靜、羅戈網CEO TRACY等三十多位各行業及領軍企業代表分別就政策解讀、行業趨勢、技術創新、生態協同、場景共建等發表了演講,共同為新能源物流行業的下一個發展周期錨定了核心基調與行動路徑。
本文梳理出大會上高頻探討的八大行業關鍵詞,精煉展現2025年創連大會核心成果,全景化描繪從“競爭邏輯”到“發展范式”的深刻變革。
關鍵詞1:【質變拐點】
從政策端交通物流趨勢研判、新能源車輛智能化路徑解讀,到市場端商用車滲透率逼近關鍵閾值,新能源乘用車50%與新能源商用車30%的滲透率之間的差距,是新能源物流行業已跨越“政策驅動求量”的初級階段,進入“效率驅動求質”的質變周期。這一拐點并非 “觸底復蘇”的被動調整,而是行業發展正式換擋提速,駛入高質量增長的快車道。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城市交通與現代物流研究所副所長甘家華先生對此表示,“十五五”期間,交通物流產業將圍繞“一體化融合、安全化提升、智慧化升級、綠色化轉型”四化推進,進一步鞏固拐點成果;2025年交通物流市場保持較快增長,公路、鐵路、高速公路運行穩中向好,貨運量與GDP增速匹配,市場基本面扎實,成為行業變革的支撐底座。行業層面數據顯示,今年商用車市場的景氣度走高,呈現出“重、輕卡共同驅動”的新格局。物流行業則告別單一運輸方式、單一環節運營,向“門到門”“端到端”的全程物流服務演變,多式聯運成為主流。除此之外,行業對新能源的態度發生根本轉變,從過去政策倒逼合規,變為市場、技術賦予信心后的主動選擇,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進一步推動這一趨勢發展,行業質變拐點已現。

關鍵詞2:【價值共生】
拐點之上,沒有企業是孤島,從主機廠的車型定制、后市場的維保網絡聯動,到數據端的跨主體流通、金融端的場景化支持,唯有通過深化產業分工、強化能力互補,構建一個價值共生的新型生態體系,才能聚合全鏈條力量。
地上鐵綠色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張海瑩在會上表示,價值共生的核心是行業生態中每個企業、個體、從業者及終端用戶都能擁有生長空間,而非單一企業的獨大,這也是創連大會“三生萬物”的內涵。下一個十年,地上鐵更將自身定位成“行業連接器”,致力于連接八大行業、八千多家客戶及城鄉物流,構建能源、信息與實物交互的立體網絡,推動產業鏈各環節互聯互通,共同將行業“孤島”連成“大陸”;與此同時,地上鐵更將同行業中的各家企業、機構一道,制定行業標準,全力促成行業的SOP,真正實現“車同軌,書同文”,將行業、產業做強做實,惠及千千萬萬的終端客戶。

關鍵詞3:【數據資產】
人工智能的范式正從“以模型為中心”轉向“以數據為中心”,高質量數據不再僅是訓練的原料,更是AI能力躍升與“人工智能+”落地的核心驅動力。從頂層政策研判與市場決策、車輛配置優化、服務定制升級到補能網絡布局,數據資產應用貫穿于技術、場景、運營各個環節。
地上鐵綠色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車服網絡首席市場官康平陸明確,地上鐵從成立之初即確立“數字化”基因,新能源物流車與傳統燃油車的本質差異在于可植入“數字化能力”,這使得車輛數據、運營數據能成為可管理、可挖掘的“數據資產”。他還進一步強調,地上鐵的數據資產價值挖掘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賦能后端資產管控,提升存量資產價值;第二階段為賦能前端產品創新,創造增量資產價值,最終貫穿汽車“研、產、供、銷、服”全生命周期,讓數據資產成為驅動行業價值升級的核心載體。最終,依托 生態協同放大數據資產的網絡效應,以安全合規保障數據資產的長期價值。

關鍵詞4:【數智化驅動】
無論是運營決策的智能優化,還是產品服務的精準匹配,或者是風險管控的效率提升,數智化正推動新能源物流車從粗放的“經驗依賴”向精細化的“算法管理”躍遷。
車百會副理事長師建華認為,新能源物流車智能化驅動具備技術基礎、現實需求與發展條件,且呈現明確的推進趨勢,同時需突破瓶頸并協同發力。在技術基礎與融合價值上,大數據、人工智能、5G、云技術、物聯網、傳感技術的突破推動汽車行業智能化網聯化發展,電動化與智能化 “兩化同行” 可實現智能能源管理、數據協同共享以提升運營效率,并促進新能源汽車與智能交通、綠色能源、智慧城市的融合。倡導自商業模式創新入手,推動行業從單點優化邁向系統化提效,商業體系從重資產轉向輕資產,車輛從單純承載工具向智能終端、移動倉、分布式儲能延伸,形成“選車-購車-用車-換車”全生命周期服務平臺。

關鍵詞5:【標準共建】
行業正告別“技術路線分散、標準不一”的野蠻生長階段,數據基礎設施標準建設、技術路線的收斂融合,不僅是國家政策的導向,更是走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統一數據接口、規范流通機制、構建可信生態,成為數場融合落地的前提,而掌握標準制定權的主體,將在未來產業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
中國汽研后市場事業部/車百中汽公司董事長許書軍認為,當前汽車行業數據流通面臨數據孤島、確權模糊、安全無保障、定價無依據等痛點,而統一的行業標準與共識規則是打破這些壁壘的關鍵,需從規則體系搭建、標準內容覆蓋、聯合共建機制三方面推進行業標準共建。他強調,數據流通的核心矛盾在于數據持有方不愿共享與行業需要數據協同的沖突,因此需建立系統化、閉環化的共識規則,明確數據流通全鏈路的“權責利”,具體需聯合全產業鏈企業,制定可落地的行業標準,更需以“可信數據空間”為核心載體,推動技術體系收斂、場景應用融合、生態主體協同,最終服務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

關鍵詞6:【靈活配置】
面對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與場景的多元化,從車輛參數的動態調整到資產資源的按需調度,再到服務模塊彈性組合,“靈活配置”成為企業應對變化、降低成本的關鍵,也是實現精準服務的基礎。
本屆大會上,地上鐵和羅戈研究共同發布了《2025TCU柔性配置白皮書》,其核心圍繞TCU(全生命周期總使用成本)展開,TCU用更全面的全生命周期視角,衡量車輛服務對成本效率的影響,為行業提供標準化、可落地的配置方案,推動“三力”在細分場景的深度融合。

白皮書強調,柔性配置需通過場景化靈活落地的核心是按場景、按線路動態搭配資產與服務,而非單一模式套用。靈活配置不僅涵蓋“資產獲取”還延伸至“全鏈路服務”,無論選擇購置、租賃還是外包均需匹配場景化服務,最終達成從“車的管理”到“效率的柔性釋放”的終極目標。
關鍵詞7:【全鏈提效】
效率是行業的“血脈”,只有將數據轉化為效率提升的動力,才能真正實現產業價值。“運營效率”已從傳統成本控制升級為新能源物流車全生命周期的“價值創造”。通過模式創新整合資源、通過網絡共建填補認知短板、通過技術應用優化流程,行業正形成一項關鍵共識:競爭焦點必須從單純的“車輛供給”,轉向更高維的“全周期效率服務”。
廣州從盛貨運總經理曹飄雨稱,物流企業全鏈路效率提升需從工具、司機服務、資產運營及外部協同多維度發力,實現全鏈路效率最大化。他還特別強調,運營端可借助地上鐵“安行達”系統提升駕駛安全與事故處理效率,通過其“車管家系統”大幅節省人力成本,外部協同端則深化與地上鐵的合作,依賴其歷史數據優化資產決策,同時擴大租賃體量、加強售后維保,彌補自身在金融資源與全國性服務網絡上的短板,實現全鏈路效率互補與提升。
地上鐵綠色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銷售渠道中心總經理常向軍指出,地上鐵未來將以資產賦能為基礎,鏈接生態伙伴(主機廠、合作伙伴、服務網點等),通過產品、資產、保險、維保、系統的全環節協同,提升整體運營效率,共享綠色收益;與此同時, 提出以“HIO 模式”(資產賦能、網絡共建、助力效力提升)為全鏈提效基礎,將地上鐵儲備的能力轉化為方案移植給合作伙伴,彌補其能力缺口,形成市場競爭力;該模式未來將占地上鐵業務40%份額,與合作伙伴共建新能源運營主流模式。在新能源快速增長期與合作伙伴共同做大市場,實現利潤與社會責任雙贏。

關鍵詞8:【場景價值】
城配物流需要更靈活的智能配置,餐飲冷鏈需要更精準的溫控安全,快消分銷需要更低的運營成本,城際快運更需要兼顧續航與司機收益,新能源物流車的落地只有通過實戰驗證技術可行性、商業模式可持續性,才能讓創新真正轉化為行業價值。
本屆創連大會上,來自蜀海供應鏈、時代新安的代表分別從冷鏈、快消快運等行業分享了不同場景“新能源化”時面臨的痛點。蜀海供應鏈自營車事業部運營總監吳瑞錦強調,餐飲供應鏈場景下的運力價值落地,要聚焦餐飲連鎖門店配送場景,圍繞該場景的夜間高強度、多溫層需求、多點配送、數據斷層等痛點,通過與地上鐵合作,實現場景化運力價值釋放。時代新安坤勢產品線總監劉李盼則聚焦城際物流場景(250-300公里以上),針對該場景高速能耗高、續航不足、高寒適應性差的核心痛點,以其坤勢底盤技術為核心,實現場景化技術價值落地。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