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圍場新型儲能產業園內,一幅“風”“光”協同的綠色能源圖景正徐徐鋪展。作為當地推進能源結構優化、探索農村能源革命的重要實踐,微電網項目的規劃建設,不僅激活了區域清潔能源潛力,更將為產業綠色發展、縣域能源轉型注入持久動力。
秋日的圍場新型儲能產業園內,每一處能源設施都透著生機。廠房屋頂之上,連片的光伏板整齊排列,在秋日暖陽下熠熠生輝,仿佛為園區披上一層“綠色能源鎧甲”;園區空地上,風電風機靜靜矗立,巨大的葉片隨著微風緩緩轉動,與澄澈的藍天相映,動靜之間,勾勒出清潔能源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
圍場新型儲能產業園微電網項目規劃建設屋頂光伏、園區風電、新型儲能、電能路由器、快慢充充電樁、能碳智慧管理平臺六大板塊,打造“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體系,讓本地的清潔能源“用得好、存得住、管得智”。這些由“風”與“光”轉化的清潔電力,將定向輸送至園區內中纖新材料科技(承德)有限公司、河北投實晶鎧科技有限公司,讓清潔能源企業先享“綠電紅利”,形成“清潔能源生產-清潔能源企業消耗”的閉環。經測算,項目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僅0.448元/kWh,相較于傳統生產用電成本,每度電可節約超0.35元。這份“定向綠電”輸送到位后,不僅能為企業提供穩定、清潔的電力保障,助力其生產流程與環保要求深度契合,更能顯著降低運營成本,讓企業在綠色轉型中提升核心競爭力,推動園區形成“清潔能源開發-綠電定向供應-企業低碳發展”的良性循環。
微電網項目既是對圍場優質清潔能源資源的深度挖掘,更是響應國家農村能源革命號召的主動實踐。圍場作為國家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擁有得天獨厚的清潔能源資源稟賦,年有效風能利用小時數超2400小時,太陽能年輻射量達1450千瓦時/平方米,豐富的“風”“光”資源為項目奠定了堅實基礎。項目的意義遠不止于能源供應,作為圍場探索農村能源革命的關鍵載體,它將推動可再生能源就地開發、就地消納,有效緩解區域電網調峰壓力,提升電網運行靈活性;同時,通過儲能技術與智慧管理平臺的應用,減少棄風棄光現象,助力當地優化能源結構,為全國縣域層面的清潔能源轉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圍場經驗”。此外,項目還將為“雙碳”目標落地提供支撐,通過降低碳排放、拉動綠色就業,在推動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之間搭建起緊密橋梁,讓綠色能源成為縣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未來,圍場將以微電網項目為契機,持續深化“源網荷儲”模式創新,擴大清潔能源開發規模,探索將光伏、風電與鄉村基礎設施結合以覆蓋更多民生場景,升級能碳智慧管理平臺、推動能源數據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助力縣域產業向低碳高效方向轉型。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