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如期開幕,“數智賦能發展,創新引領未來——以中國—東盟自貿區 3.0 版新機遇助建命運共同體”的主題,不僅勾勒出區域合作的未來方向,更道出了中國與東盟深化互聯互通、共促發展的共同心聲。
能源領域的協同共進始終是中國同東盟國家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的堅實基礎。從跨境輸電線路的延伸,到智能技術的共享,再到民心橋梁的搭建,中國南方電網公司以基礎設施硬聯通筑牢合作基石、以規則標準軟聯通激活創新動能、以人文交流民心相通凝聚情感共識,將能源電力合作的藍圖轉化為惠及區域民眾的生動實踐,助力中國—東盟友誼之樹常青,譜寫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新篇章。
8月23日,中老500千伏聯網工程(老撾段)線路部分正式開工,工程建設取得關鍵進展。該工程將新建1座500千伏變電站,輸電線路全長183.5公里,預計于2026年4月實現與國內段同步建成投運。作為納入中老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的重大工程項目,工程投運后,中老兩國雙向電力互濟能力預計達到150萬千瓦,每年可
輸送30億度清潔電能,有效助力老撾向瀾湄區域清潔能源互聯互通中心發展。
這是中國南方電網公司深化與東盟國家能源電力合作,服務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最新實踐。22年來,中國南方電網公司以基礎設施“硬聯通”為支點,持續擴大區域能源互聯互通,深化綠色能源合作深度和廣度,提升合作含“綠”量、含“新”量、含“金”量,推動區域能源可持續發展,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含“綠”量持續提升。在瀾湄區域,中國南方電網公司建成16回110千伏及以上跨境輸電線路,分別與越南、緬甸、老撾電網互聯。老撾南塔河1號水電站通過115千伏跨境線路,向中國云南輸送電力,擴大了兩國能源優勢互補。截至今年8月底,中國南方電網公司累計與周邊國家實現電力互濟近800億千瓦時,其中90%以上為水電、光伏等清潔能源,相當于減。作為越南首個外商合資水電項目,小中河水電站自2012年投產以來,累計輸送清潔電能超14億千瓦時,惠及當地近10萬居民。
含“新”量加速突破。中國南方電網公司與老撾國家電力公司合資成立老撾國家輸電網公司(EDL-T),除了加快建設覆蓋老撾全國的一體化骨干電網,還通過共享技術提升老撾智能運維水平。目前,中國南方電網公司已助力老撾應用無人機X光檢測技術,實現輸電線路帶電狀態下的內部缺陷識別,檢測效率提升90%;部署噴火無人機完成230千伏線路高空異物清除作業,實現老撾首次不停電清障;安裝24套自主研發的分布式故障定位裝置,建成投運后將實現故障定位誤差控制在1基桿塔范圍內,大幅縮減故障查找時間與停電時間。
含“金”量穩步增長。收購馬來西亞埃德拉公司37%股權,并致力于推動該公司高質量發展,助力馬來西亞能源行業向低碳高效轉型;投資、建設、運營越南永新燃煤電廠一期項目,建設期間拉動當地采購及工程相關業務逾13億元人民幣,運營期間累計納稅超2億美元,并創造近700個長期就業崗位,服務越南南部居民生產生活和經濟發展;安全穩定運行中老鐵路外部供電項目超1400天,保障中老鐵路這條造福兩國民眾的國際物流黃金大通道能源安全;與印尼國家電力公司(PLN)正式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合作開展有關印度尼西亞儲能建設規劃及技術應用的聯合研究……當前,中國南方電網公司累計與東盟國家能源企業合作投資和建設超30個能源項目,以更高質量的互聯互通,推動與東盟國家能源電力互利合作。
在全球能源轉型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的浪潮中,中國與東盟的人工智能能源合作正迎來歷史性機遇。本屆東盟博覽會首次創設人工智能專館和新質生產力專館,中國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自主研發的的輸電智能巡檢大模型一體機備受關注。該一體機內置了機巡作業管理系統和輸電人工智能大模型,不僅能精準識別電力設備缺陷,還會說“老撾語”,即將赴老撾國家輸電網公司“上崗”。
小小的一體機孵化自一個大平臺。近期,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合作共建中國—東盟能源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旨在推動我國電力行業人工智能應用邁入區域協同新階段,助力“一帶一路”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廣西電網公司數字化部總經理劉瑩表示,該公司正積極對接東盟國家能源需求,加速研發面向東盟的人工智能創新產品。
以技術為媒、以標準為橋、以人才為本,中國南方電網公司持續推動中國電力技術標準“走出去”,在提升區域運維能力的同時,加快構建面向未來的能源人才共同體。
提升區域標準化能力和水平。2023年,中國南方電網公司發起成立瀾湄區域電力技術標準促進會、舉辦瀾湄區域電力技術及標準交流會,推動瀾湄各方攜手開展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電力技術及標準化合作。今年7月,以中國南方電網變電運行業務管理制度為藍本,融合國際標準與老撾本土實際編制而成的《老撾國家輸電網公司變電運行規范化管理標準》正式在老撾電網推廣應用,為老撾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中國方案+老撾實踐”的創新范本。
打造高等教育開放合作創新高地。今年3月,由廣西電網公司與廣西大學聯合籌建的中國—東盟能源學院在南寧揭牌,以“人才培養+技術交流”為核心,成為連接中國與東盟能源領域的重要載體。8月份,中國—東盟能源學院完成首批留學生招生工作,錄取來自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6個國家共25名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本科留學生,為東盟國家學子提供廣闊的學習交流、合作研究平臺。
2024年9月2日,一場無聲的改變開始在老撾全國發生。在中國南方電網公司支持下,老撾首檔手語資訊節目正式上線。一年來,156期節目,從農業政策到跨境鐵路進展,從醫療報銷到天氣預警,每一條信息都被精準翻譯成手語,面向8萬名聽障人士,讓這個長期被忽略的群體,第一次“看見”了社會的聲音。
而在老撾北部山區,名為“占芭花”的愛心之旅已開展10年。2015年起,中國南方電網累計援建兩所中老友好學校,配套建設愛心食堂、圖書角與標準足球場,惠及400余名兒童。每年,南網國際(香港)公司老撾南塔河公司都會為學生捐贈圖書、文具、體育用品等,并與孩子們一起栽下象征友誼的樹苗。如今,這些樹木蔭蔽著校園,見證著中老情誼的扎根生長。
“心聯通”是最基礎、最堅實、最持久的互聯互通。無論是無聲世界里的手語橋梁,還是深山校園中的瑯瑯書聲,在與東盟國家開展能源電力合作過程中,中國南方電網公司始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堅持能源合作工程建到哪里,“小而美”項目就建到哪里,把光明寫進生活,把情誼種在人心。
近日,中老500千伏聯網工程配套民生項目——烏多姆賽納磨南村小學順利封頂。該小學由老撾國家輸電網公司投資近30萬美元建設,預計今年11月建成移交。屆時,新建的6間教室、1間辦公室,以及配套體育及生活設施將覆蓋小學及幼兒園百余名適齡兒童,不僅能改善偏遠山區孩子的就學條件,也將讓更多家庭感受到教育帶來的希望。
除了看得見的項目與物資,中國南方電網公司更用心澆灌人才的種子。柬埔寨青年高松,便是這顆“種子”生根發芽的縮影。曾因家境困難早早輟學打工的他,在獲得南方電網獎學金后走進昆明理工大學課堂。“我在這里學到了技術,交到了朋友,中文也越來越流利,畢業后,我要把知識帶回家鄉,為柬埔寨的電力事業添磚加瓦。”高松對未來充滿期待。自2011年以來,中國南方電網公司已累計資助171名來自瀾湄五國的青年赴華深造,培養了一批精通電力技術的雙語人才。這些留學生學成歸國后,活躍在各國電力建設一線,成為推動區域能源合作的重要橋梁。
多年來,中國南方電網公司以能源為筆,書寫了與東盟國家合作共贏的精彩篇章。未來,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 3.0 版建設的持續推進,中國南方電網公司將繼續以更高質量的互聯互通為抓手,深化能源領域的綠色合作、技術協同與人文交流,讓清潔電力點亮更多發展希望,讓創新成果惠及更多區域民眾,讓深厚情誼滋養更多心靈相通,為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持續貢獻南網力量。(包莉婷 徐苔林 陳欽榮 胡家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