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草视频免费在线,精品国产麻豆久久久,韩国精品福利视频资源在线,三级三级久久三级久久18,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一级黄色视频坐爱,国内精品三级三级精品二区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十四五”時期我國新型工業化走深走實

2025-09-11 08:52:30 科技日報   作者: 記者 吳葉凡 崔 爽  

我國新能源汽車去年產量突破1300萬輛,產銷量連續10年保持全球第一;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14萬家,“小巨人”企業1.46萬家;制造業增加值增量預計達到8萬億元,總體規模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

9月9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有關情況。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樂成在會上表示,“十四五”以來,工業和信息化系統與各地區、各部門一道,推進新型工業化持續走深走實,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

升級傳統產業、壯大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

“十四五”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統籌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建設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取得明顯成效。

一方面,我國傳統產業加快“煥新”。“十四五”以來,相關部門支持46個城市開展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累計建成了230多家卓越級智能工廠和1260家5G工廠,工業機器人新增裝機量占到全球的比重超過了50%。

另一方面,我國新興產業加速“領跑”。李樂成介紹,去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相當于2020年全年的9.5倍,光伏和風電裝備的產量也位居世界前列。我國高能級的產業載體也不斷壯大,累計培育形成了60多個新興產業領域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創建了23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此外,在未來產業方面,工業和信息化部系統謀劃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健康六大重點方向,累計部署了“揭榜掛帥”攻關任務100多項,指導地方因地制宜建設了63家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超導量子計算機、光量子計算機實現了量子優越性驗證,激光制造技術整體水平進入到國際第一梯隊。

強供給、搭平臺、壯主體、促轉化

創新是推動新型工業化和實體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十四五”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強供給、搭平臺、壯主體、促轉化,大力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有力帶動產業躍遷升級。

李樂成介紹,“十四五”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新布局了16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總數達到33家,突破近700項關鍵共性技術,打通基礎研究到產業應用的瓶頸。同時,累計認定187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遴選首批241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培育中試平臺,架起了產品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橋梁。

同時,我國企業的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實現“新躍升”。在創新投入方面,工業和信息化部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相關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企業研發經費已占到了全社會研發經費的3/4以上。在創新產出方面,工業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數從“十三五”末的90.7萬件提高到了去年的124.4萬件,在當年發明專利申請總數中的占比也從60%提升到了65%。

此外,我國創新成果產業化邁出“新步伐”。“我們加快培育全國一體化技術市場,去年的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6.8萬億元。”李樂成說。工業和信息化部還出臺人工智能等22個產業標準體系,制定發布了9263項行業標準,支持國內企業牽頭制定國際標準500多項;強化知識產權強鏈護鏈作用,企業發明專利產業化率達到53.3%,較“十三五”末提高了8.4個百分點。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著力夯實融合基礎,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組織實施機制,通過‘揭榜掛帥’‘賽馬比拼’等優化配置創新資源,加速補短板、鍛長板、強基礎。”李樂成說。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新型工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