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日訊[3996期]2025-09-11
-
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4%
2025年8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4%。其中,城市下降0.3%,農村下降0.6%;食品價格下降4.3%,非食品價格上漲0.5%;消費品價格下降1.0%,服務價格上漲0.6%。1—8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1%。
-
直流特高壓送豫電量超過5000億千瓦時
截至9月2日,特高壓天中直流、青豫直流工程已累計向河南電網輸送電量超過5000億千瓦時,達到5001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標準煤消耗2億噸,減排二氧化碳4.9億噸,為河南乃至華中地區電力供應保障、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促進西部地區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
構皮灘水電站水資源利用率達國際先進水平
近日,記者從構皮灘水電站獲悉,今年上半年,通過三維水流仿真模型和實時負荷智能分配系統,該水電站機組平均耗水率降至2.09立方米每千瓦時,顯著低于國內行業均值3.0立方米每千瓦時及國際標準4.0立方米每千瓦時的要求,水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675元/噸
本報告期(2025年9月3日至2025年9月9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675元/噸,環比下行1元/噸。分析認為,沿海煤炭消費需求進入季節性回落階段,同時制約主產區貨源釋放的因素逐步解除,港口中轉環節去庫速度趨緩,市場需求低迷驅動價格延續弱勢運行,本周期環渤海動力煤綜合價格指數偏弱下行。
-
大秦鐵路8月份運量同比增長3.03%
大秦鐵路于9月8日披露生產經營數據。8月,公司核心經營資產大秦線完成貨物運輸量3230萬噸,同比增長3.03%;日均運量104.19萬噸。大秦線日均開行重車67.7列,其中日均開行2萬噸列車48.5列。數據顯示,1至8月,大秦線累計完成貨物運輸量25282萬噸,同比減少0.63%。
-
我國最大煤制天然氣基地外輸管道干線工程開建
據國家管網集團消息,準東煤制天然氣管道干線工程9月9日開工建設。該項目是我國最大的煤制天然氣生產基地外輸管道,建成后將與西氣東輸管道系統互聯互通,提升我國天然氣資源供應保障能力。據介紹,準東煤制氣生產基地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煤炭預測儲量3900億噸,已探明儲量2531億噸,具有發展煤制天然氣產業的資源稟賦,已落實煤制天然氣產能60億立方米/年。準東煤制天然氣管道規劃全長780公里,分三期建設。一期工程包括1條干線2條支線,年設計輸氣能力60億立方米,預計2026年底建成。
-
國際油價9月10日上漲
9月10日,國際油價上漲。截至當天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10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04美元,收于每桶63.67美元,漲幅為1.66%;11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10美元,收于每桶67.49美元,漲幅為1.66%。
-
國內首個“本征無儲能”離網制氫系統在鄂爾多斯市開工
國內首個“本征無儲能”離網制氫系統——深能鄂托克旗5兆瓦離網光伏發電制氫工程及科技創新研發項目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開工。這標志著我國自主知識產權離網制氫技術從實驗室邁向大規模工程驗證,為綠氫生產開辟新路徑。
-
《廣東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印發!
9月5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等16部門發布關于印發《廣東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內容指出,到2027年,基本建立覆蓋原材料獲取、產品制造、分銷運輸、使用和廢棄回收等環節的廣東省碳足跡管理體系。構建符合國家要求、與國際規則銜接的廣東省碳足跡核算技術規范,完成200個左右產品碳足跡核算評價,初步建立本地重點產品碳足跡因子數據庫和分級管理制度,廣東碳標簽管理更加規范,產品碳足跡核算評價方法與應用實現粵港澳互信互認,出口產品綠色競爭力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