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市播報
9月9日,“陜西119座煤礦獲評安全高效煤礦” 的消息剛在煤炭行業里轉發刷屏,昨晚煤炭寶直播間緊接著就提到,八月的煤炭進口量比七月又多了712萬噸 —— 照這情況看,近期國產煤想漲價?難度很大很大!很多會員看多我們每天在會員群更新的煤礦調價信息,價格跌跌不休時,最常問的兩個問題也會跟著冒出來:“國內礦和國外礦的成本到底差多少?”“現在全國哪里的煤性價比最高、最劃算?”
今天就統一回復一下大家煤礦成本的話題,如果我說,“挖煤=暴利”的時代早就過去,以后幾年的煤炭生意,關鍵還是看誰能把生產成本壓到最低,誰才能在煤價“過山車”里活得最滋潤。從近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公布的最新名單來看,陜西119座煤礦拿到“安全高效”金字招牌,數量全國第三。更吸睛的是,這些礦平均生產成本只有232元/噸,遠低于陜西煤炭行業260~280元的普遍水平。同樣是挖煤,陜西憑什么把成本做到“骨折價”?今天,我們煤炭寶就用一篇干貨帶你拆透陜西煤老板的“省錢術”。
噸煤成本232元PK50元,陜西煤到底貴不貴?先上一張“全國挖煤成本地圖”——業內早流傳一句話:內蒙古露天煤礦最多,綜合成本120元/噸算“起步價”;新疆更狠,全是埋藏淺和厚度深的煤層,這幾年巨無霸電鏟和無人車開采,年產4、5千萬噸國家級智能化煤礦已成家常,2024年甚至還冒出了座8000萬噸的“世界超級礦”,直接把成本卷進50元以內。
單看數字,陜西似乎“最貴”,但別忘了——
• 內蒙古120元是“裸成本”,內蒙煤炭以低卡煙煤和褐煤為主,陜西煤則以高熱值、低硫、低灰為顯著特點;
• 新疆50元雖然很香,卻離華北、華東主消費市場3000公里+,鐵路運費一噸就要360~400元;
• 陜西地處中原腹地,隴海、浩吉、包西鐵路橫貫,到華中電廠運費最低只要80元。
“到港價”一算,陜西煤反而性價比非常最高,外加高卡化工塊煤、蘭炭等煤種也是陜西地區獨有品種,這也解釋了為啥今年煤價下行,陜西煤礦還能保持盈利,要知道陜煤集團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275億元,利潤就高達180.4億元。安全高效=賺錢機器?數據說話:
119座礦,只占陜西全省煤礦數量32%,卻貢獻了: 69%的產量+81%的利潤+0.05%的百萬噸死亡率(全國平均0.058%),如果換算成“人效”更夸張——原煤工效68.8噸/工,是全國平均的2.6倍;單井年利潤高達6.7億元,相當于每天醒來凈賺183萬。
陜西煤的下一步:成本還能再降嗎?
答案是:能,而且空間還不小。
① 智能化再升級:2025年底前,全省60%礦井建成“井下5G+智能采掘”,目標再減少20%,噸煤人工成本降到35元以下;
② 自有鐵路提負荷:靖神、馮紅等專線繼續降費,預計外運成本再降10~15元;
③ 綠電替代:陜北的光伏+儲能直供井口,電價有望從0.42元/度降到0.35元/度,噸煤省電8元。
按陜西省煤炭工業協會測算,三年后這119座礦噸煤成本有望降到200元以內,繼續領跑北方主產區。
給貿易商的三句話:
看成本別只看“坑口”,把運費、熱值、硫分算成“到廠卡價”,陜西煤依舊能打;
下半年煤價若繼續陰跌,安全高效礦因為有成本護城河,降價空間更大,背靠背長協機會多;
關注“陜煤化、陜投、延長”三大集團的礦,它們手握鐵路、電廠、化工園區全鏈條,價格彈性最強。
煤市下半場,拼的不再是“誰挖得多”,而是“誰花得少”。陜西119座安全高效煤礦用232元的成本賬單告訴我們:規模、技術、物流,一個都不能少。下一次煤價觸底,活得最滋潤的,大概率還是這群把省錢玩成藝術的“別人家的孩子”。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