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日訊[3976期]2025-08-15
-
7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6.7%
據海關統計:7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1萬億元,同比增長6.7%,增速比6月加快1.5個百分點,創年內新高。其中,出口2.31萬億元,同比增長8%;進口1.6萬億元,同比增長4.8%。今年前7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5.7萬億元,同比增長3.5%。
-
上海電網最高用電負荷達4055萬千瓦
8月11日11時23分,上海電網最高用電負荷達4055萬千瓦,較去年最大負荷4030.2萬千瓦增長0.6%,創歷史新高。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科學研判形勢,深挖潛力、多措并舉,通過提升入滬通道受電能力、筑牢本地機組頂峰基礎、節約用電先行、有序用電保底、需求響應優先,以及科學實施市地兩級調度協同、省間綠電交易、虛擬電廠調節等組合拳,有力有效應對今年夏季的高溫高負荷考驗。
-
同比增長24.71%!新疆7月外送電量創單月新高!
8月7日,北京電力交易中心預結算數據顯示,7月新疆外送電量158.65 億千瓦時,同比增 24.71%,創單月新高。數據顯示其外送增長穩健:2024 年外送 1267 億千瓦時,居西北第一、國家電網經營區第三、全國第五,其中新能源外送 392 億千瓦時,為國家電網經營區首位;2025 年一季度外送 324 億千瓦時,同比增 13%,創疆電外送首季新高,上半年累計外送 631 億千瓦時,同比增 6.57%,新能源電量 207.87 億千瓦時,占比超三成且持續提升。
-
兗礦能源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38%
8月13日晚間,山東省國資委旗下千億市值上市主體兗礦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業績預減公告,預計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46.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76億元減少約29億元,同比降幅達38%。
-
又有兩座煤礦獲得采礦許可證!年產能1000萬噸
近日,山東能源所屬西北礦業天竣公司位于甘肅省市的馬福川、毛家川項目取得了采礦許可證。據了解,兩煤礦均處甘肅慶陽沙井子中部煤田,該煤田是山東能源集團積極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行動。煤田礦區規劃規模為1090萬噸/年,天竣公司負責開發建設劉園子煤礦、馬福川、毛家川三座礦井,其中,劉園子煤礦生產能力90萬噸/年,馬福川井田和毛家川井田規劃產能均是500萬噸/年。
-
中控技術攜手浙石化建成單體最大煉化一體化項目 創77萬點控制紀錄
位于浙江舟山魚山島的浙石化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作為其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煉化一體化工程,已全面建成投產。該項目由榮盛集團等聯合建設,總規劃面積41平方公里,是我國首個"離岸型"石化基地。截至2025年原油加工量已超1.52億噸,PX(對二甲苯)、乙烯年產能分別達880萬噸、420萬噸,形成“油頭-化身-高化尾”完整產業鏈,助力為我國石化產業高端化、綠色化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
四川支持煤層氣勘查開發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入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 促進礦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著力打造保障國家重要初級產品供給的戰略基地。《若干意見》明確,支持煤層氣勘查開發,鼓勵煤炭兼探煤層氣,煤炭煤層氣探礦權人發現可供開采的煤層氣資源,在完成試氣作業后決定繼續開采的,按照探采合一規定辦理相關手續。同時,鼓勵中小礦山分布集中的區域開展礦業權整合,推動礦產資源高效開發。
-
山東累計并網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全國第一
國家能源局日前發布2025年上半年全國光伏發電建設情況。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山東新增并網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504.9萬千瓦,居全國第四;截至今年6月底,山東累計并網光伏發電裝機容量9118.4萬千瓦,居全國第一。
-
今年前七個月北京收獲168個好天兒
8月13日午后,北京天空晴朗,空氣質量優。記者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今年前7個月,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26.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0%,創下歷史同期新低;優良天數168天,同比增加18天。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背后,是北京推動減污降碳、強化精細管理和創新科技支撐的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