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從能源生產到裝備制造、從輸配消納到場景應用的全產業鏈生態
張家口聚力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
11月10日10時許,一輛滿載綠氫的長管拖車從國家能源集團國華投資(氫能公司)河北分公司赤城制氫廠緩緩駛出,奔向位于北京市延慶區的一處加氫站。該制氫廠采用自建風場的綠電制取綠氫,實現了綠氫的“制儲輸用”長周期商業化生產運營。
作為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近年來,張家口市系統推進新能源產業鏈條式發展,加快構建多能互補、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構建從能源生產到裝備制造、從輸配消納到場景應用的全產業鏈生態,用綠色能源助力高質量發展。
夯實能源供給底盤
近日,在張北縣德勝村,一排排藍色的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村里大力發展的光伏發電項目,成了村民致富的“陽光銀行”和“鐵桿莊稼”。
作為我國華北地區風能和太陽能(4.450, -0.02, -0.45%)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張家口域內可開發風能資源儲量逾4000萬千瓦,太陽能可開發量逾3000萬千瓦,豐富的資源為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奠定良好基礎。
“以電源、電網、儲能協同發展推動可再生能源開發供給,全力建設冀北清潔能源基地核心區。”張家口市能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持續推動電源規模開發提質增效,目前可再生能源已裝機并網規模接近4300萬千瓦,占全市電力總裝機的88%以上,規模和占比兩項指標均居全國非水可再生能源城市首位。
今年3月18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大同—懷來—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開工建設,預計將于2027年7月建成投運,建成后可將張家口及晉北地區的綠電直送京津冀負荷中心。
來自張家口的綠電,造福當地百姓,點亮首都燈火,照亮未來之城。近年來,張家口電網輸送架構顯著增強,電網接入能力由2021年的2471萬千瓦提升至目前的3800萬千瓦,建成送出通道6條,構建起“特高壓+柔直”交直流融合網絡,每年向北京、雄安輸送綠電超300億千瓦時。
謀劃實施的張家口構網型柔性直流示范工程,已于今年7月納入國家“十五五”電力發展規劃,建成后可新增接入能力約1800萬千瓦。
“十五五”時期,張家口將持續做大能源供給底盤,扎實推進風光開發,穩步推進新型儲能項目建設,努力實現風光并網規模突破8600萬千瓦、新型儲能并網規模突破800萬千瓦的目標。
源網荷儲協同發力
“目前,尚義抽水蓄能電站地下廠房已進入機電安裝高峰期,多個工程關鍵節點取得新進展。”11月11日,尚義華灝抽水蓄能發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傅建介紹,尚義抽水蓄能電站總裝機容量140萬千瓦,是我省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增強新能源消納能力的重點項目,按計劃首臺機組將于2026年投產。
張家口在不斷推進風電、光伏發電開發的同時,還廣泛布局大容量儲能項目,為綠電大規模消納輸送打造“超級充電寶”。近年來,該市全力打造以抽水蓄能為主要支撐,以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和飛輪儲能等多種儲能技術為補充的千萬千瓦級儲能技術創新示范基地。
合盈數據(懷來)科技產業園是環京區域最大的源網荷儲一體化碳中和示范項目,目前綠電使用比例超50%。“產業園在規劃之初,就決定嘗試‘綠色供能+綠色用能’模式。”北京中科合盈數據科技有限公司懷來區域總經理呂志勇介紹,企業在蔚縣、沽源、張北等地建有多個新能源電站,待全部裝機并網后,年發電量約為130億千瓦時,完全匹配園區全部投產后的用電負荷需求。
綠電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正催生新的發展動能。依托本地風電、光伏發電等綠電資源,張家口推行綠電直供模式,前三季度該市算力企業綠電使用比例已達30.8%。
“從單一發電到多元消納,我們通過源網荷儲協同發力,構建全產業鏈生態。”張家口市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依托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政策優勢,張家口大力探索綠氫成本下降的長效路徑。目前,該市已建成制氫項目7個,綠氫產能達22噸/天,是我省最大的綠氫生產基地。
“十五五”時期,張家口將持續推進綠電制氫產業發展,拓展交通、冶金等領域應用空間;推廣源網荷儲一體化、綠電直連等運行模式,發展虛擬電廠、智能微電網等新型業態,降低企業用能成本,擴大招商引資吸引力。
構建全產業鏈生態
11月18日,在張北艾郎風電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一支支風電葉片停放在廠區內,等待發往外地。“這是我們新建的廠區,專門生產長度在100米以上的大型風電葉片。舊廠區主要生產長度在50米左右的風電葉片。”該公司辦公室主任趙勇說,葉片產品的迭代升級,是當地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位于萬全區的張家口明陽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基地,生產同樣繁忙。該基地主要生產大型風電主機、葉片,今年預計產值達25億元。
按照“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的思路,張家口緊盯行業頭部企業和產業鏈關鍵環節,推動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向智造邁進、向高端升級,提升產業集聚效應。
近年來,該市能源裝備產業不斷壯大,擁有明陽、大金等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企業35家,產品覆蓋風電整機、葉片、塔筒、光伏組件等新型能源相關領域。
近年來,張北運達風電有限公司生產的風電機組功率不斷提升,由最初的0.75兆瓦發展到目前的9兆瓦。“我們制造的風機采用雙饋發電機組,運行平穩,發電量更接近設計值,而且具備了遠程監控、自我診斷、自我調整等功能,相當于給風機內部安裝了一個‘大腦’,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自主研判和處置。”該公司總經理張英波介紹,他們生產的9兆瓦風電機組,具有100%自主知識產權,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十五五”時期,張家口將持續做強新能源產業鏈,完善關鍵零部件及原材料供應,打造大容量風電和高效光伏裝備制造基地;拓展運維裝備產業鏈;補齊儲能鏈條,推進新型儲能規模化應用,招引儲能裝備企業落戶,打造儲能技術裝備產業基地;拓展循環鏈條,統籌推進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推動落地項目加快投產,實現全生命周期綠色閉環發展。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