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眺三門縣健跳鎮東部海域,規整的光伏陣列沿著海灣徐徐展開,在陽光下折射出一片藍色科技矩陣;光伏板下,核電溫排水在海底靜靜流淌,11月21日上午,這片波光粼粼的光伏海已鋪設架設完成77%,迎來項目最后攻堅階段。
這是三門縣“光伏+溫排水”海域立體開發模式的真實場景。不久前,該項目成功入選全國海域立體分層設權典型案例。這一創新實踐,實現了同一片海域“水上發電、水下流通”的多重利用,使該海域使用面積實現“翻幾倍”的倍增效應。
小縣域躋身全國榜單,得益于三門的“緊追不舍”。自2022年4月《關于推進海域使用權立體分層設權的通知》發布后,三門第一時間行動,在當年9月拿下浙江首宗海域使用權分層設置不動產權證,三門健跳光伏項目應運而生。
“海域使用權分層設置對我們光伏行業來說是利好!”中核新能源(浙江)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資發展部負責人周洪萍表示。公司計劃開發的200兆瓦光伏項目涉及一片核電溫排水區域,由于此前已被確權,按照以往政策無法進行二次利用。但拿到海域使用權分層設置不動產權證后,光伏項目獲得了面積125公頃的水面空間層立體確權,成為國內首個核電與新能源融合發展項目,也是浙江省首個通過分層設權確權的項目。
海域空間管理從“平面”轉向“立體”不僅有效破解平面權屬問題,更帶來了翻倍的效益。光伏項目順利落地建設后,直接拉動有效投資10億元,光伏項目一期也在2023年11月實現首批并網發電,預計明年6月可實現全面并網發電,建設完成后年均發電1.6億千瓦時,在25年的用海期限里,可實現40億千瓦時的發電總量,相當于全中國總人口近1天的用電量。
“更重要的是,作為有效清潔電力,三門健跳光伏項目運營期內每年可節約標準煤6.95萬噸,年均可減少排放14.56萬噸二氧化碳,能夠有效調整我縣能源結構,助力全縣‘雙碳’目標實現。”三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委委員朱知星表示。
在海域使用權立體分層設權依托下,有限的海洋資源“重疊”增長,電力工業用海、漁業養殖等項目并行不悖,電纜管道、人工魚礁等應用也提上議程——隨著“光伏+溫排水”模式的成功實踐,一個覆蓋光能、核能、風能、生物能等多種能源的三門電力供給網絡正逐步形成,三門海洋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走向更加精細化的新時代。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