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蓄能累計裝機占比持續下降,新型儲能實現跨越式增長,市場占比達到56%,未來可期。”11月13日,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專題會議在宜賓舉行。會上,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王振波分享了自己對新型儲能行業的觀察,引發了與會嘉賓的認同。
新型儲能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輸出電力為主要形式的儲能技術,包括新型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壓縮空氣儲能等多種形式。相比傳統儲能,新型儲能選址靈活、建設期短、調節靈活,也被稱為“超級充電寶”。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的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一。但在全球加大新型儲能戰略投入的當下,國際市場快速增長,美國、英國、比利時等地的重大項目陸續落地。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國新型儲能如何“乘風破浪”,記者在這場會議中尋找答案。
看市場:產業協同+技術驅動,新型儲能應用范圍持續擴大
11月10日,宜賓中車時代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產線高速運轉。隨著機器臂一次次精準作業,每2小時就有一個儲能電池包在此下線。
作為宜賓儲能產業園內的代表企業,該項目一期投資7億元,建起8GWh PACK+8GWh的儲能直流艙集成生產線。“項目去年投產,現在已處于全面達產階段。”宜賓產業園區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火熱的場景延伸到會場內。會上,宜賓發布44個新能源應用場景機會清單,總投資52.11億元。其中,涉及新型儲能場景項目的就有13個,投資達到29.4億元,占機會清單總投資額的56%。
“從傳統的新能源配建儲能、獨立儲能,到如今的新能源基地儲能、可再生能源制氫儲能等等,新型儲能的應用場景也在持續豐富。”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江毅說。
對于普通老百姓,新型儲能也不再是一個抽象的名詞。
今年夏天,攀枝花100MW/500MWh全釩液流儲能電站一期項目正式并網。“用戶如何感知?我們家里用的電,可能就來自這個‘超級充電寶’。”國家電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四川最大的全釩液流儲能電站項目,該站放電5小時,即可滿足200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極大緩解用電高峰的電力供應壓力。
據攀枝花釩鈦高新區管委會新型儲能規模何以實現跨越式增長?電力規劃設計總院(8.680, -0.03, -0.34%)副總工程師張晉賓表示,清晰藍圖與持續穩定的政策支撐,為新型儲能做出頂層設計。
“今年1月1日起實施的能源法,從法律層面明確新型儲能的定位。各省(區、市)先后因地制宜,提出自己的發展思路和目標。加上兩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大大推動了新型儲能產業的快速發展。”張晉賓說。
看未來:儲能技術創新+AI驅動,構建新勢力能源體系
“安全必須放在首位。我們要清晰地認識到,磷酸鐵鋰材料的電池,在一定情況下有不穩定性。”在圓桌論壇上,吉林東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海明,給與會嘉賓潑了盆冷水。
數據顯示,磷酸鐵鋰電池儲能在新型儲能中的裝機占比超過了96%,仍占主導地位。除此之外,壓縮空氣、液流電池等儲能技術,裝機占比僅有約4%。“高裝機比并不是絕對的,我們要有長遠視角。”謝海明說,這意味著新能源固態儲能技術等多種技術要迅速補位。
這一觀點也得到溫州大學碳中和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侴術雷的認可。“鋰是資源型材料,易受國際市場影響。”在侴術雷看來,要想把儲能產業規模做大,更要向多種儲能技術“要增量”。
以全釩液流電池為例,我國是釩資源大國,釩儲量與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且該電池相對更安全、循環壽命極長,尤其適合大規模、長時儲能。“當新型儲能的產業規模足夠大,必然要走向不受資源控制的路線,新勢力能源體系異軍突起,市場也會作出這種選擇。”侴術雷說。
此外,AI賦能,也成為關鍵詞。
在宜賓新能源新材料數智創新中心的智能表征準備間內,研發人員正借助智能系統,精準測試樣品密度、液體接觸角平整度。背后的AI模型正實時處理海量數據,快速輸出分析結果。
“預計到2028年,超過95%的企業會在生產、運維過程中,運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API或模型,賦能新型儲能發展。”張晉賓說。
AI的應用已在重構電池行業的研發范式。依賴科研人員在實驗室中反復嘗試、不斷“試錯”的傳統研發模式,正在被替代。“以NCM811/鋰金屬電池電解液的研發為例,我們發現建立大數據模型,減少無效實驗試錯為例,有望降低90%的開發成本,將研發周期縮短50%。”北京深勢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責任編輯: 張磊